關於名著的讀後感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與自然》美是外物、人心婚媾後所產的嬰兒,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形象是心靈從混亂的自然中所創造成的整體,但是事物也要本來就有可綜合為整體的可能性。

《八  “依樣畫葫蘆”——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錯誤》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都錯誤地承認自然中本來有“美”,它們以為藝術的任務在模仿。通常所謂“自然美”指事物的常態,“藝術美”是把自然加以人情化和藝術化了。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藝術與遊戲》創造和欣賞都是要見出一種意境,造出一種形象,都要根據想像與情感,但是創造卻須再進一步,把這種意境外射出來,成為具體的作品。藝術的雛形就是遊戲,但是因為藝術帶有社會性,須留有作品傳達情思於觀者,不能不顧到媒介的選擇和技巧的鍛鍊。

《十 空中樓閣——創造的想像》想像多半是再現的,即用以往的經驗來印證新經驗;想像也有創造的,創造是平常的舊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綜合。創造的想像又可分為兩種心理作用:分想作用和聯想作用。有分想作用而後有選擇,只有選擇時就已經是創造。聯想可分接近聯想和類似聯想,類似聯想又有“擬人”“托物”兩種結果。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創造與情感》情感的陰驅潛率使詩人對於出於己者跳出來視察,對於出於人者須鑽進去體驗。舊經驗的新綜合的原動力就是情感。情感是綜合的要素,許多本來不相關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協調,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機體,原來似散漫、重複的意象也可以變成不散漫、不重複。

《十二 “從心所欲,不逾矩”——創造與格律》借用寫詩詞必須受格律約束的道理,說明藝術的前規大半是先由自然律變而為規範律,再由規範律變而為死板的形式。第一流藝術家大半都是從格律中做出來的,後來都做到脫化規律的境界。

《十三 “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創造與模仿》因襲格律的技巧可以分為兩項說,一項是關於傳達的方法,一項是關於媒介的知識。傳達的方法在於練習和模仿,繪畫和作文均是如此。關於媒介的知識的學習就是利用過去的經驗,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凡是藝術家都必須有一半是詩人,一般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妙悟來自性靈,手腕則可得於模仿。

《十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天才與靈感》遺傳和環境對於天才的影響非常重大,但是這只是一種本錢,個人還有努力的餘地。靈感是突如其來,突然而去,不由自主的,它是在潛意識中醞釀成的情思猛然湧現於意識,是潛意識中的工作在意識中的收穫。

《十五 “慢慢走,欣賞啊!”——人生的藝術化》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為廣義的藝術。所謂藝術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就廣義說,善就是一種美,惡就是一種醜。不但善與美是一體的,真與美也並沒有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