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求職信的最大錯誤和唯一技巧



假如今天能找出我當年的求職信,看起來也一定是幼稚可笑的,但是旅遊圖書市場那時候沒有多少像樣的資深編輯,我用這封求職信證明了我的文字能力、策劃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這都是一個編輯能力要求的核心,但我在求職信上沒有用任何“我有xx能力”這樣的字眼,我是要用案例表現出來的,而不是空話連篇地自我標榜。

當然,我寫這封求職信的背景是,我真的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做成一篇飽滿的簡歷。我的簡歷只有四行,說明了我的名字,學校和專業背景,目前供職的單位和聯繫方式。

另外,如果有現成的案例可說明你有某方面獨特的專業能力,最好不要像我一樣,只是寫一些看法和展望。

這樣的求職信是有效的,雖然他們分不清我是男是女,但我還是獲得了面試機會,面試的時候,老闆對我信里談到的觀點很有印象。(面試的有趣場面另文再述)

我想說明的是,求職信是沒有格式的,他就是為了避免簡歷的標準化體現不出你的格外特質而存在。對於一切崗位,你都可以寫求職信給行內人尋求工作機會,但是對那些需要創意性的行業,這一點會尤其有效。

我見過一個大學肄業的女生,她在應聘某全球頂尖的外資媒體集團公關部助理職位的時候,對其中國掌門人做了大量的調查,對這家公司的公關活動也進行了多方面的了解。最後,她把自己的看法、建議寫出來,打成一個郵包,通過快遞發給女總裁本人,同時副本發給了不知姓名的“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她的做法非常漂亮,既不拘一格,又儘可能地禮貌周到。她得到了女總裁親自的電話邀請:“我們公司正需要你這樣用心的人,有時間過來面談一下吧。”

別說僱主們不喜歡求職信,其實他們也是知音難覓。寫求職信只有一個技巧,就是關心對方的價值,不斷地分析僱主有什麼需求,真正用專業的方式滿足對方的需要。這很難,我知道,所以它是淘出卓越求職者的一種方式。

另一種聲音,博友紫雲幽月的看法:

  對樓主的主要觀點我不敢苟同。我是一名hr,專職負責公司的招聘工作已經8年。對hr人員來說,或者對面試者來說,每天需要篩選的簡歷,少說一點數十封,多的話上百封。而且,除了簡歷篩選與面試,還有更多的其他工作要做。試問,一天只有8小時工作時間,怎么會有比較富裕的時間來仔細翻閱簡歷?而且,每年在大學生畢業的時候,經手的簡歷數量更多,更不可能每一封簡歷都去看求職信。別說利用中午吃飯時間或加班,心情好或時機巧合,偶爾一次可以,但沒人可以做到天天如此。如果指望有“決定權”的關鍵人物來看求職信,那和花10塊錢買彩票期望中500萬大獎一樣渺茫。在這裡,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大家,在沒有極特殊的情況下,關鍵人員不會親自從簡歷“堆”中挑選簡歷,而是靠hr人員的判斷與篩選。在收到經過挑選的簡歷後,90%的關鍵人物,在99%的時間裡不會去關注一封簡歷中的求職信。
  從樓主的話中,我感覺到了一絲對hr人員的“怨憤”。但千萬別小看hr人員的能力。也許一名剛進公司不久的小職員還不敢怎么樣,但一名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hr,無論是否資深,簡歷是否往上送報,僅在一念之間。對大多數hr人員來說,他(她)們確實只有拒絕的權力,但也就是這樓主看來微不足道的拒絕的權力,可以決定一封簡歷的“命運”。
  企業是經濟的,企業的hr人員是經濟的,而那些樓主所謂的關鍵人員更是經濟的。每一個hr人員,每一個面試官,收到簡歷後,初次停留在每封簡歷上的時間不會超過1分鐘。每個人關心的是求職者的學歷、專業、工作(包括社會實踐)經驗和薪資要求。根本不會去留意求職信。99%的人最多附帶看一下自我評價。
  企業關心的是溝通能力,以及在溝通中所體現出的在簡歷中看不到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