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做個性自我介紹



8.打開沉默的話題 把對方下意識的動作當成打開沉默的話題。 兩個都不喜歡言談的人並肩而坐,場面定會相當尷尬。尤其是對初次見面的人而言,是否有使談話順利進行的妙方?有的,這就是把對方下意識行為當作話題。 假如對方只是一味抽菸,你發現他的熄火柴時有某種習慣,就立刻問他:"你熄火柴的動作很有趣,輕輕一彈就熄了。" 看到對方的咖啡里加兩勺半的砂糖,也可發問,"對不起,為什麼你非要放兩勺半砂糖……" 通常面對這類問話,對方會不得不開口,說不定還會喚起對方滔滔不絕的回憶呢?

9.說話時多用"我們"少用"我" 大家都有這么一種感受,即騎腳踏車遇到紅燈時,如果一起闖就不那么害怕了。這表明了一種大眾心理,即遇到危險時,如果是幾個人一起面臨,危險的感覺就會淡薄些,甚至會產生安全感。 比如在日本,普有一個臭名照著的"賣春觀光旅遊團",這個旅遊團的男性成員,到東南亞各地去旅遊,主要是為了逛妓院。那些在日本貌似老實厚道的紳士們,一參加這種團體,一下子也變成讓人深惡痛絕的男人了。這也是"集體意識"在起作用,即把一樁事的負擔稀釋到了大家身上,個人的負擔就輕多了,因而不再有罪惡感。 這種稀釋壓力或風險的方法,適用於任何場合。在本單位遇到困難或壓力時,如果強調大家意識,多用"我們"少用"我",不僅有利於說服對方,而且可以增強信心。

10.別貶低自己 習慣性的謙遜反而讓人覺得你是個"牢騷滿腹"又不思進取的人。 有些人喜歡把自己貶得很低,比如說:"像我這樣的人,不過是可憐的薪水階層罷了!"或者說:"你也看到啦,我就是這么沒有!"雖然你的出發點是為了謙虛,但如果你不希望別人覺得你是個陰沉的人,那么最好不要用這種對自己不利的語氣談論自己。 當然,偶爾這么說說倒無所謂,但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習慣性的說法。這點你只要觀察喜歡說這一類話的人,即可發現他們經常在用。至於對方有什麼樣的反應呢?或許一開始並沒有特別在意,但如果每次見面所聽的都是這種腔調,就會逐漸覺得和這種人見面沒什麼意思。更有甚者,還會令人產生一種想法, 亦這不是謙虛,而是真正沒有;這一點即是心理學所謂的"累積暗示效果"所發生的作用。如你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沒有",或"你真笨"等,即使孩子十分正常,久而久之也會覺得自己真是個沒用的人。就像這樣,經常聽到的話就會認為是對的,這是人類天性的特性之一。 因此,貶低自己的說法,不僅對自己毫無益處,反而還會弄巧成拙,使別人以為你真是如你自己所說的那么一個人。

11.找個高帽給人戴 暗中給對方一個不經意的高帽,即使是嘮叨他也會聽下去。 有一次,一位在公司任科長的朋友告訴筆者,他有位部下不論提出什麼問題,都會以"我是否可以向您請教二、三個問題"這種說法為開場白。雖然這個人所說的大部分是反對科長的意見,但由於他提出問題的方式很妙,使得這個科長無法拒絕去聽他的問題。 直接提反論容易造成磨擦時,採取這種方式也不失為一種好的作法。也就是利用提問題來擺出自己向對方討教的姿態,可刺激對方的優越感,進而減低對方對你的反感,不致使對方留下你很傲慢的印象。

12.儘快消除初識的陌生感 相逢便是有緣,儘量避開不著邊際的無聊話。 一般人在初次見面時,總是選擇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例如最典型的談話: "今天天氣不錯啊!" "是啊!早上還出太陽呢!" 這種公式化的對話根本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樣的別人也無法牢記你的印象。這樣的交談無異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 也許有人會認為第一次見面的講話太冒昧是不懂得社交禮節,為此,而有所顧忌,其實大可不必考慮這么多,例如你可以這么說: "最近我和母親相處不甚和睦,然而昨天我們居然高高興興地談了一個下午,誤會完全解開了……"或者說:"這幾天太熱了,我索性把頭髮剪短,朋友們都不認得了……"。以自己的近況為題材是一種很好的開場白。 選擇說話的內容要考慮對方的生活狀況,針對狀況而發的話才能加深彼此的印象。 初次見面若想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須先消除彼此間的距離。某單位有一次邀請某位先生上台演講,他那自嘲的講辭一開始就消除了與觀眾間的距離,他說:"今天我第一次與各位見面,很巧的是我穿一雙漂亮的新皮鞋,而因為擠公共汽車趕路的關係,新皮踏成舊皮了,腳也起泡了……" 總之,儘快地消除初次見面的陌生意識才能使對方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由於我們都長期生活在某個特定環境中,因此說話有時候會流於形式。如何引起對方注意,就在於如何選擇話題了。聰明的你,何不運用創意造會話的奇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