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花雪月走大理


牐犜誑沓ㄊ媸實目筒綻錚我們一邊陶醉於窗外蒼山洱海的旖旎風光,一邊欣賞著白族姑娘小伙子優美的歌舞。並品味了她們用歌聲與歡笑獻給每位客人的“三道茶”。“三道茶”源於唐初,是白族人民待客的最高禮儀,一苦二甜三回味,均用特殊的原料精心熬制而成,它不以解渴為目的,而是寄之以興致和情感。據說象徵人的一生中青年苦,中年甜,老年回味。能喝到它真的是一種榮幸,也的確令人回味無窮。品味著獨特的三道茶,我們還觀看了年輕漂亮的金花阿鵬演繹的白族婚禮習俗哭嫁,掐新娘等。原來他們是用掐來表示美好的祝福,新娘子被掐的越多,就表示她將來越幸福。每個民族的確有著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風習俗啊!
牐犛衛樂型荊我們有十分鐘時間上一座叫“小普陀”的島嶼轉了一圈。小普陀其實只是一塊巨大的石灰岩,高出水面也不過十幾米。南北東西的距離都只有幾十米長,建有一座觀音閣,據說供有當年觀音菩薩開闢大理壩時留下的鎮海之印,可以鎮海平水,永保百姓安康。島上無人居住,但現在隨著旅遊業的興旺,小小的島上擺滿了攤位,擠滿了做生意的商販,大都賣現烤現炒的魚蝦和一些小的手工藝品。洱海水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魚蝦,是白族人世代生息的地方。在洱海周圍的群山上,據說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就有三十多處。因而洱海也是大理歷史文化的發祥地和白族人的搖籃。世世代代的白族人正是在洱海的滋養下,由蒙昧落後走向了現代文明的進程。

牐牫┯味海,我們最後登上的是南詔風情園,並有半小時時間停留。迎面而來的本主文化藝術廣場的“沙壹母群雕”向世人展示著創世神話,也讓我們領略了宗教的神秘與獨特的文化魅力。島上林木蔥鬱,繁花似錦,景色秀麗,氣候濕潤。沿著掩映在綠蔭秀竹叢中的曲折小路登上福星廣場,那尊高約十米的漢白玉觀音雕像面貌清秀,腰身纖細,據說是由男性向女性演化和嬗變過程中的特型觀音,在學術界有很高地位,也是目前世上最高的一尊漢白玉觀音雕像。福星廣場還有群雕像和一堵浮雕牆,也很有特色。島上的主體建築是位於島嶼後半部的巍峨莊嚴的南詔王避暑行宮。據說當時是受了唐文化和吐蕃文化的影響,因而南詔行宮是仿古皇宮而建,採用的是唐朝的屋頂,吐蕃的牆和窗,但它又保留了大理民房建築的基礎和外形色彩。在行宮後邊還有一個臨海的很大的正方形廣場,廣場正中有漢白玉雕刻的巨龍,台階兩側分別是銅鑄的大力怪獸和鳳凰。站在廣場上,面朝大海,不由得心潮澎湃,思緒飛揚,但因時間倉促,無暇細看,也無暇多想,只是走馬觀花地看了一圈,匆匆拍照留念後就匆匆撤離了。雖只是驚鴻一瞥,但全島的林木房舍還是讓人深深感受到一種濃郁的異國風情。
牐犔說洱海的景色隨四季和朝暮而變化,氣象萬千,尤其是洱海月是大理著名的“四絕”之一。洱海的月會比別處的月更大更亮也更美。這是因為洱海水質純淨,清澈如鏡,水天相映月更明。還因為潔白無暇的蒼山雪倒映水中,與皎潔的洱海月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銀蒼玉洱的奇觀。每年的八月十五夜,白族青年男女會乘船到洱海來賞月對歌。可惜我們因時間關係,不能領略“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的絕妙景象和情侶對歌的熱鬧場面。
牐牴賾詿罄硭木爸械納瞎鞀ǎ原本以為可以看到,問過導遊才知,現今也早已無緣目睹。只是得知上關位於大理蒼山雲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來形成的拱衛大理的要塞。在關外花樹村有棵名叫“十里香”的花樹,傳說為仙人呂洞賓所種。花大如蓮,每年開12瓣,潤年開13瓣,花色黃白相間,美麗誘人。花後之果殼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由此名滿天下。到清代晚期,由於游觀的人太多,特別是官府的達官貴人到此賞花,還要叫當地的白族民眾大力招待,人民忍受不了這沉重的負擔,於是把上關花砍了,從此人們再無緣目睹它的丰姿,只能想像一下它的美麗妖嬈。
牐牬罄淼姆緇ㄑ┰攏沒能一一領略,不能不說是一種深深的遺憾。但是洱海的湖光山色讓我們心曠神怡,也留給我終生難忘的印象。所以我仍要說,大理的確是美的,並且這種美是獨特的,就象大理的風,總給人以不一般的感受。

※本文作者:故園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