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聖人我們能超凡入聖嗎?

《菜根譚》原文:“做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功夫,減除得物累便入聖境。”
其實,每個人並不都是聖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願望和慾念,這是人之常情,這也是不可否認的現實。但是關鍵在於如何“脫俗成名,超凡入聖”,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如果能夠達到了這樣的境界,那么也就是超凡入聖的聖人了。我們都知道:做人並沒有什麼高深遠大的道理,也沒有什麼十分具體的標準和原則,只要一個人能夠做到自律,不那么看重金錢和地位,也不那么看重榮譽和權利,那么這樣也就超凡脫俗了,達到了那種最高的境界,所以只要每件事都能擺脫庸俗的慾念,那么就可以進入名流之列。事在人為,無論做什麼都要有自己的見解,也就是說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認識,而不是看到別人有了榮譽和權利,就去追逐名利,使自己成為庸俗不堪的人,像那些勢利卑微的小人那樣,混水摸魚,不學無術,最終使自己不能夠超凡入聖。
一個人做學問也是如此,其實做學問沒有什麼特別訣竅,只要運用自己的智慧,一心一意做學問,必然會達到另一種高尚的境界,這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理想境界。雖然每個人追求的目的和願望是不同的,但是我們應該追求什麼,這是自己應該明確的目的,如果能夠免除了私心雜念,專心致志用功夫,含而不露,努力鑽研某個領域的知識,這不僅使自己提高了學做本事的真正本領,而且也使自己擺脫了那種私心雜念,或者是更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養,從而使自己的思想和境界達到更高的層次,這樣才可以達到超凡入聖的境界,從而使自己具備了脫俗成名的基礎,完善了自己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夠超凡入聖。
“脫俗成名,超凡入聖”,一個人處於這樣紛繁複雜的環境裡,必然會受到各種世俗觀念的影響,如果意志不堅定的人,就無法控制自己的私心雜念,所以就有可能同流合污,最終把自己推進了萬丈深淵。擺脫世俗物慾的干擾,追求心理平衡的境界,是孔子推崇顏回道德之所在。這種觀點一直延續至今,也是那些文人學子所崇尚的道德理念,所以這種境界一直成為文人學者勉勵自己的道德範疇,使他們清者自清,甘心做一個平凡的人,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他們仍然自得其樂。
其實過著平淡的生活,未必就是清心寡欲,他們同樣有自己的追求,同樣有自己的人生樂趣,他們把這種樂趣看作是華月流泉,持盈保泰。因此孔子讚美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雖然是在那個時代,但是顏回不僅是孔子的學生,而且也是一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的學識和名望也是眾所周知的,但是顏回仍然過著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雖然他住著就像現代的貧民窟一樣的環境,但是他並沒有那種改變自己處境享受物質生活的思想。顏回雖然過著如此低水準的生活,但是他卻能度德量力,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物慾的困擾,所以才被後人尊為“聖賢”。因此顏回的名字同孔子的名字一樣,同樣有著非凡的影響力,一直激勵著後代人,成為人們所尊崇排名的“聖人”。
雖然當今社會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都過上了富裕充足的生活,但是人們的欲望卻是無休無止的;雖然現在比過去過得好了,但是人們又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也並沒有什麼過錯,每個人的思想是不可能停滯不前的,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思想境界當然也更開闊了,所以人們的追求自然又有了更高的標準,但是我們也不要變成物慾的奴隸,爭權奪利,為所欲為,這畢竟是一種危險的生活狀態,更是不可取的。雖然我們不能夠做到像顏回那樣,過著“一簞食,一瓢飲”的平淡生活,但是我們畢竟要有自己的追求,而這種追求並不是物質生活,而是另一種境界的精神生活,這就是更要體現一個人的健康的生命價值,具有豐富多彩的、積極的精神生活。只有如此,才能夠“脫俗成名,超凡入聖”,才能夠體現自己的真正的人生價值,這也是我們應有的追求和境界……

※本文作者:竹窗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