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之旅



還珠洞口的左邊可看見一口重5,000多斤的鑄鐵大鐘,在公園的臨江迴廊的亭內,存放著一口重達1,000多公斤的大鐵鍋,據說能煮成擔的米,供千人食用,因稱之“千人鍋”,鍋底破了一個口子,據說是日本的炸彈炸開的。這兩件巨大的鑄鐵物,原置於清代的定粵寺中,後因定粵寺在抗戰時期毀於戰火,而移置於此。這兩件遺物雖經歷了三百多年的風雨剝蝕,但至今仍光整無缺,上面的紋飾和銘文也清晰可辨。

三、色彩斑斕的疊彩山

離開了伏波山我們來到了疊彩山。疊彩山海拔不過73米,但全部用彩石組成,色彩斑斕,如彩綢錦緞相疊而得名;古代山上多桂樹而稱之桂山;又由於山中有個四季生風的洞,又叫它作風洞山。山貌奇特,翠覆重巒,佳景甚多,是市區風景薈萃之地,挺立在四周山峰的中央。一進山門,一副醒目的對聯“到清涼境,生歡喜心”,令人耳目一新,頗有同感。主峰明月峰有許多古今名人留下的膾炙人口的詩篇和名言佳句。印象最深的是陳毅將軍的筆跡:“願做桂林人,不願做神仙”。這是1963年,陳毅陪同西哈努克親王來桂林時留下的名言佳句。我們駐足峰頂的拿雲亭眺望,真可謂是“山在城中,城在山中"。遠山近水、城郭樓台,盡收眼底。灕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千峰巒之間,緩緩地流過桂林市。我心中暗自感嘆,大自然太偏愛桂林的人了,賜給他們這么一塊山奇、水秀、石美、洞異的風水寶地。


四、最大最美的七星公園

吃過午飯,我們來到桂林市面積最大、景致最集中的綜合性公園——七星公園。聽導遊介紹,在解放橋向東望去,可見由普陀山四峰與月牙山三峰組成的七座山峰,其排列布局宛若北斗七星,總稱七星山,公園因此而得名。我見太陽不是很大,但是劉“狗肉”始終撐著遮陽傘。不僅好奇追問,她說桂林的太陽看起來不是很大,但是紫外線特彆強,不用遮陽傘很容易把皮膚曬黑的。我聽了暗自懊惱,我的遮陽傘放在車上了,因為看到太陽不是很大,就沒有帶,嫌麻煩呢!這下慘了,一定會把我的臉曬的黑黑的。善解人意的劉“狗肉”看到我的苦臉,就說:我們一起用吧!我就乘機鑽進她的傘下,哈哈。

我們進了公園的正門,走過一座很別致的橋,導遊介紹說是花橋,是桂林最古老的橋,始建於宋代嘉熙年間。橋面有風雨長廊,橋亭覆綠色琉璃瓦,橋身為磐石,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每年春夏,花開爛漫,繁花似錦,橋兩岸遍植桃花、翠竹,小橋掩隱於“滿溪流水半溪花”之中,花橋因此而得名。現橋是1965年依原式重修的四孔橋,青石所砌。橋下,四個半圓的橋孔與其在水中的倒影形成四個玉盤,狀如滿月,正如“四輪明月伴芙蓉,半入澄江半化虹”詩句中所頌的 “花橋虹影”之美景。我的心裡又一次感嘆,來的不是時候,沒有看到這裡最美的一面。接著我們來到了“華夏之光”廣場,這裡的壁畫以藝術和科學的廣角,觀照偉大的中華民族七千年文明之精華,釋古歷今,結構長卷,施以天然彩色花崗岩浮雕,拼鑲而,成全長106米,高5米。

接著走來到了動物園,在路右邊的一個鐵籠子裡關著一隻大老虎,飼養員熱情地介紹著,讓朋友們和老虎一起拍照,每人20元。我透過網子看到那老虎懶洋洋的爬在地上,或許是天氣太熱了。它沒有一點山中大王的野性,朋友們爭著騎在老虎的背上,擺出武松打虎的姿勢照相。由於我對生禽猛獸不是很感興趣,就離開了。去看前面熊貓管里的大熊貓,那熊貓懶洋洋的睡在大椅子上,動也不動,憑我在外面怎么叫它始終還是不睜開眼睛看我一眼,我只好帶著失望走了。跟著導遊來到了七星公園裡著名的“駱駝山”,即駝峰,導遊介紹說是地殼運動融蝕後的一塊殘石,原名酒壺山,因其形狀像老式酒壺,山南刻有“壺山”二字。在這裡我心中又一次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駱駝山的神奇景色。

※本文作者:高原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