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故里

到了中山,才知道過去對中山知道得太少。

中山古稱香山。古代香山是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的孤懸島嶼,漢代屬番禺縣地,晉代以後為東官郡地,唐代為東莞縣地,但均只設香山鎮。南宋紹興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始設香山縣,至今已有850多年的歷史了。香山縣翠亨村是中山先生的故鄉,民國14年(公元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廣州中華民國陸軍大帥府於同年4月15日決定,將香山縣易名中山縣,中山遂成為全國惟一的以偉人名字命名的城市。而出於對中山先生的景仰,曾經當過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的唐紹儀在三十年代也當過中山縣長,這在中山歷史上也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曠古奇聞。漫步在中山這個美麗的城市,到處可以體察到人們對中山先生的愛戴和敬重,用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路名、地名、湖名和紀念性公共建築比比皆是:中山路、孫文路、中山溫泉、中山公園、逸仙湖公園、孫文紀念公園、孫中山紀念堂、翠亨孫中山故居、中山城、中山紀念館、中山紀念中學……在全國的省轄地級市中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這一處處以偉人名字命名的場所,充溢著濃郁的故里泥土氣息,凝結著深沉的鄉情溫馨纏綿,寄託著故鄉永久的回憶和關愛。中山在歷史上是一個富有時代精神、飽蘊革命傳統的地方,綿延的五桂山脈曾經活躍著抗日的洪流,莽莽叢林回應著珠江游擊隊和東江縱隊健兒的山呼海嘯。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裡,中山以“廣東四小虎”的矯健雄姿縱躍騰飛,輝煌的成就世所矚目。中山人以特有的大手筆抓發展抓建設,書寫最新最美的文字,繪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優雅的城市風貌獲得了“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和聯合國授予的“人類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等諸多榮譽,建成的一山(五桂山)、六點(翠亨村孫中山故居、中山溫泉、長江樂園、石岐、小欖、中山港)和諸多中山文化旅遊景觀寄託著海外遊子的嚮往,濃郁的嶺南水鄉風情勾起多少鄉情旅思,中山之旅因此而風靡海內,中外遊人趨之若鶩,成為省港澳地區短線旅遊的熱門。

中山印象

地處南北中軸線的興中道是中山的交通主幹線,也是建設中的中山新老城區的分界線。大道全長3.5公里,寬80米,中心綠化頻寬11米,氣勢雄壯,環境優美,被譽為中山市的“翡翠長廊”。大道的設計可謂頗有心計:兩側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是中山市的政治、文化、宣傳、科學、體育中心,而路的兩個端點,卻是沿一定坡度徐徐向上的小山麓。北端聳立著中山人大和政協,象徵著人民權力和民主監督;南端則是孫文紀念公園,“天下為公”的藍字照壁仿佛警鐘長鳴。孫文公園位於中山城區興中道南端的山麓,占地35萬多平方米,是為紀念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建。園內既有“飛來石”、“一線天”、“試劍石”等旅遊景觀,又有青松翠柏,寒梅綠竹、杜鵑、荔枝等名果佳卉,公園環境幽雅,綠樹芳草點綴成趣,被譽為新加坡式的城市花園。“天下為公”的照壁前,坐落在山坡上的孫中山銅像居高臨下,俯視全城。炯炯有神的目光似乎時刻都在注視著中山的發展,“世界潮流浩浩蕩蕩”的聲音在長空迴蕩,鼓舞著中山人拼搏向上。一位中山的政府官員在向我們作介紹時不無幽默地說:“在中山,誰也不敢偷懶,誰也不敢假公濟私,人大、政協高屋建瓴,中山先生也時刻在監督著我們的工作,‘天下為公’啊,誰能不努力?”。

紫馬嶺公園是近年中山城市建設的大手筆,公園位於中山市區的黃金地段——中山三路南側,毗鄰舊城改造後形成的新建住宅區,占地88.5公頃。在市中心這樣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不惜工本,不計眼前的得失,投資2億元建造一個集天然與人工秀色於一體,遊憩與生態並重的特色公園,為當代和後世於繁華中留得一片清靜之地,不能不佩服中山人的遠見卓識和宏才大略,也不能不佩服中山人執行城建規劃的嚴肅性。園內共有十三個園和一個大型賞鳥區,是廣東省最大的郊野公園。也是中山市舉辦大型名花展覽的場所。進入正門,映入眼帘的是“紫馬奔騰”像,像前是長達70米的噴水池。一群一群的白鴿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啁啾跳躍,有的甚至擠到遊客身邊尋覓啄食。漫步園內,綠樹滿山,繁花遍地,山路盤曲而步移景換,可謂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十三個種植園都各有特色,但其共同之處在於布局精湛,綠是敞亮的基調,紅是明快歡愉的格律,所到之處予人以欣欣向榮的盎然生機。翠蔭園是蔭生植物的天堂,園內種植約200多種植物,其中許多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秋海棠科、龍舌科植物遍布,其他珍貴的植物如酒瓶蘭、狀元紅、紅龍月利等均在園內可見。鸚鵡谷是遊人不可不到的地方。它取詩經中“嚶其鵡矣、求其友聲”之意而命名,是一個巧妙利用自然環境、開放的大型賞鳥區,山泉淙淙,百花競放,丹頂鶴、白枕鶴、白鶴、灰鶴、白天鵝、孔雀、鴛鴦、黃腹角雉等一百多個品種近八千隻名貴珍稀鳥類爭鳴其間,一副山野空闊、鳥語花香的林下景色,一種充滿仙風禪機的寧靜恬淡,讓人樂而忘返。

※本文作者:sun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