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願奉獻的肖老師


牐犎、我的幸福來自學生,學生是我前進的動力
牐2002年暑假開學後,全縣開始語文課程改革,當時肖桂香老師擔任六年級語文教學兼班主任、語文教研組長,工作頭緒繁多,她不敢有絲毫懈怠。學生全部使用新教材,用了20多年舊教材的肖桂香老師,面對大量新課文,再加上新出現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感覺好像一下被推到了語文教學門外。雖然依她的教學經驗,用過去的方式查資料、講解分析課文,成績也不會很差,但是那樣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及素質教育目標“培養學會學習的人”等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全被拋棄了,為師的責任心促使她必須為學生的終生髮展負責。為了儘快適應新課程,肖桂香老師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研究教學和管理班級上:從早晨五點半起床和學生一起上早操後開始一天的工作:研究新課程標準,看新課程錄像課,查資料了解新課文,找學生談話了解對新課程教學的意見,準備教研組活動材料、進行教學反思……不知不覺中就過去了一天,直到晚上十點多查完學生晚休才回家。過度的疲勞使她患上了口腔病、胃病等,平常服用6-7天消炎藥就過來了。從06年下半年漸漸嚴重起來,潰瘍面不斷增大加深,一個月也難以癒合,常常是這邊不好,那邊又潰瘍,其間吃飯說話都非常困難,但是為了不影響上課,她就在課前多喝水,多上藥。有一次上晚自習時,她正講課潰瘍面突然出血,她就用雲南白藥先止了血,繼續上課。後來一名細心的同學發現了,“老師,您的嘴角出血了,快去醫務室看看吧。”她輕輕地搖了搖頭,示意他坐下,不要聲張,然後繼續指導同學們做題。下課後她給醫院打電話時,醫生已經休息了。第二天,她來到省城大醫院,在省中醫專家的要求下她進行了淋巴細胞化驗,結果四項都明顯超標。專家建議注意休息,合理飲食,有機會也可以到北京、上海等大醫院再看看!“這有必要嗎?這種病不好治嗎?”她問。“免疫系統不正常,好治,不傳染,也不是癌症,就是可能慢一點。”專家顯出有點無奈。回來的路上看著那一包包草藥,她陷入了思想矛盾之中:自己才剛剛四十歲,就得上了這樣的病,下一步的路該怎樣走?難道就這樣沉淪下去嗎?不行,領導把畢業班的重任放在我的肩上,就是相信我能夠擔起。我經常讓學生學習保爾與病魔鬥爭,堅持寫作的事,自己難道就這樣退縮嗎?……,慢性病,慢慢治吧。到家後她把病歷和化驗單往抽屜里一放,和無事人一樣照常上班,一如既往的工作著。每天回家後看到女兒酣睡的面容,內心有一種難言的愧疚。雖然承擔著家人的幾分埋怨,面對學生時內心卻非常踏實。功夫不負苦心人,她和學生的作品逐漸見諸報刊,新課程課堂實錄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語文建設》上發表,05年被評市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優秀園丁等榮譽稱號。主持的課題“國中語文綠色閱讀研究”在06年12月通過了省教育學會的結題鑑定。“豐厚的收穫一定使你感到很幸福吧。”有的老師這樣問肖桂香老師。“我的幸福來自學生,是學生給了我前進的動力。”她總是笑著這樣回答。

牐牰撈氐男腋9鄢刪土誦す鶼憷鮮φ確的事業觀。如果僅把教師當作一種職業,你感覺到的只有辛苦;如果你視之為事業,你用辛苦換來的必定是快樂;如果你能感覺到教師其實還是一種境界,那么,你一定會在事業前面加上“神聖”二字。在肖桂香老師看來,心中有了學生,工作就有了目標,生活就會有動力,回想20多年的從教生涯,頗豐的收穫,她感到幸福安然。但是她最幸福的是在學生清純信任的目光里穿行,在學生燦爛如花的笑靨上凝視。

※本文作者: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