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戲台


鄉政府動員全鄉的人行動起來,發揚人道主義精神,賑災救民。這個訊息很快在所有的村子傳開。西寧劇團的頭頭,也動員全體演員伸出援助之手。秦腔是沒法唱下去了。所有的演員跑到了受災現場。父親扛了一把鐵鍬出了門,村支援隊在戲園子裡集合。
那是最後請西寧劇團的人唱戲,自此戲台除了開會、選舉,往往閒置。
去年我回到村子,說是要重修戲台。外觀已是被風雨剝蝕的不堪,松板木幾處裂了口子,人踩上去嘎吱作響。青瓦用指一捏,那碎粉便嘩嘩往下淌,使人傷神,紅牆到處是鼠洞,風吹過,嗽嗽而下。一層層的剝蝕,觸目驚心。村里苦於沒有資金,只好重操十年前的眉戶(眉戶是一種地方戲,自編自導,腔調採用當地語言,在青海東部地區較流行)戲,打通“融資”渠道了。縣政府同意只要通過驗收,就可以撥錢。
站在瓦礫亂石和雜草叢生的戲院里,每個為戲台憂慮的人都會觸景生情。真是“嬌鶯一聲面如花,而今已是容憔悴”。那出眉戶戲熱火朝天的唱了很久。不知道後來結果怎么樣了。

※本文作者:溪清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