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天的詩句——《蘭陵王·春恨》

《蘭陵王·春恨》原文

卷珠箔,朝雨輕陰乍閣。

闌乾外、煙柳弄晴,芳草侵階映紅藥。

東風妒花惡,吹落梢頭嫩萼。

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怯杯勺。

尋思舊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

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馳道同載,上林攜手,

燈夜初過早共約,又爭信飄泊。

寂寞,念行樂。

甚粉淡衣襟,音斷弦索,瓊枝璧月春如昨。

悵別後華表,那回雙鶴。

相思除是,向醉里、暫忘卻。

《蘭陵王·春恨》注釋

①箔:竹簾。

②閣:停止,同“擱”。

③舊京洛:指北宋汴京、洛陽。

④障泥:掛在馬腹兩邊,用來庶擋塵土的馬具。這裡指代馬。

⑤油壁:用油漆塗飾車壁的華麗車輛。

⑥馳道:秦代專供帝王行駛車馬的道路。這裡指代表京城的大道。

⑦上林:秦、漢時苑名,專供帝王行獵的場所,這裡泛指京都園林。

《蘭陵王·春恨》譯文

輕雨綿綿,柳條隨風輕拂,仿佛在迎接奏春天。芳草的碧色映著新開的芍藥花,襯托得更加鮮紅。可惡的東風嫉妒花朵,一陣無情的風將梢頭上嬌嫩花葉吹落。我把屏風緊掩,沉水香也懶得再熏。因喝酒會醉,總是怕看見酒盅。回想從前在洛陽汴京,正是少年時代,時常縱情歡樂,也曾迷戀於歌舞表演者。常常準備好華麗的車馬,催促美人快些出發遊玩。曾經同乘一輛車賓士在寬廣的大街上,也曾攜手在上林苑裡一起開懷。剛剛玩完熱鬧的元宵佳節,又早早約定佳期再見。不想會有今日,到處漂泊孤單如浮萍?寂寞啊寂寞,更加思念當日相依相伴的情人。恐怕她衣上的香粉已經消淡,琴弦上也久不彈奏。自從和她分別之後,至今沒有音信,也不知她的面容,是否還和以前一樣冠壓群芳。悵恨分別之後,一切都在變化,萬事如過眼煙雲,不知何時能化作一隻仙鶴,飛回到日思夜想的故鄉。我的相思之情無法忘卻,只能在酒醉的時候,才能暫時忘卻。

《蘭陵王·春恨》賞析

這首詞是借“春恨”以抒發故國之思的深情,寫詞人南渡後感懷故國的“黍離”之悲。以往日之歡樂襯今日之悲哀。一句勾轉,突然轉向現實,看是陡然,實質正表現出作者恍若隔世的那種心境。從對往昔的夢境般的幸福追憶中清醒過來,轉入下片,抒寫淒涼索寞的心情與對故國故鄉的極度思念。全詞分為三疊,而意脈貫通。上疊寫醉中春光。中疊寫少年產台游,追思昔日遊樂。下疊是從回憶轉寫別後相思如夢,主要抒寫離恨。東風妨花惡,吹落梢頭嫩萼。“東風”二句以擬人化手法,寫暮春的東風挾著妨忌和嫌惡的情緒摧花落蕊。聯繫到詞人倍受春風得意的當道權貴,如秦檜之流的迫、打擊,“東風摧花”意象,顯然是詞人自我命運之象徵。結尾 三句用口語寫情,深婉真摯。言外含有眷念故國的無究隱痛。全詞結構嚴密,從眼前的傷春到追憶往昔,再轉入現實的相思。虛實相映,有鋪排、有轉折,環環相扣,層層深入。過片處注意意脈的轉折連貫,情致深婉豐富,卻一氣貫注。宋翔鳳《樂府餘論》說:“南宋詞人繫心舊京,凡言歸路,言家山,言故國,皆恨中原隔絕。”可謂至確之論。全詞所表現的是國家分裂,中原淪陷的巨大悲痛。在南宋初期的文士中這種情感具有普遍性。。這首抒發愛國意念的詞作,寫得情韻兼勝。

《蘭陵王·春恨》作者簡介

張元乾1091—1170)字仲宗,號蘆川居士、隱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時至今日,在福建永泰縣嵩口鎮鎮上還有保存完好的“張元乾紀念館”!)人。政和初,為太學上捨生。宣和七年(1125),任陳留縣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圍汴,入李綱行營使幕府,李綱罷,亦遭貶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