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依樣畫葫蘆

出自宋朝詩人陶彀的《題玉堂壁》

官職有來須與做,有才用處不憂無。
堪笑翰林陶學士,一生依樣畫葫蘆

賞析
宋詩的特點之一就是愛發議論。正如嚴羽《滄浪詩話》所言“以議論為詩”。陶穀這首詩就是較早的代表作,得一代詩風之先。《題玉堂壁》:官職須由生處有,文章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玉堂壁,指翰林院的牆壁。第一句是“須由生處有官職”的倒置句。生處有,就是命中有。意謂做官全靠命,靠出生、家庭,其他無需有。第二句是“不管用時無文章”的倒置句,意謂用人時不管有沒有本事、才能。翰林陶學士,指詩人自己,當時他是翰林院學士。唐置翰林院,本為群臣等候皇帝召見之所,開元中又另置學士院,選文學之士為翰林學士,宋沿唐制。依樣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沒有創新。

這是一首自嘲詩,說做官要有命,全靠命,光有本事才能也枉然。做了官只要能依樣畫葫蘆就行了。

據宋人文瑩《續湘山野錄》和魏泰《東軒筆錄》載,北宋初年,陶榖在翰林院當差,托人在宋太祖面前積極活動,希望受到重用。但是宋太祖卻不太看得起這批詞臣,說“翰林草制(起草皇帝命令),皆撿前人舊本,率由舊章,改換詞語,所謂‘依樣畫葫蘆’耳!”所以他寫下這首詩發牢騷。“依樣畫葫蘆”沿用下來,成為成語

這首詩值得一提的是,它敏銳地慨括了有宋一代的官風。官風是一切“率由舊章”,“依樣畫葫蘆”,如法炮製,不思進取。雖是牢騷之作,卻真實的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