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手抄報:保護生態環境 建設美好家園

三、加強草原管理和建設,合理利用草地資源,保護、改善草原生態環境

乾旱缺水、載畜量超標、肥力退減,使草原大面積退化。因此,要嚴格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草原上挖取草皮、砍挖灌木、取砂石等。如特殊生產需要在草場上挖取草皮、砍挖灌木、掏取砂石的,必須徵得草原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同意,並報請草原管理部門審批。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生產的發展,草原載畜量已遠遠超過其承載能力,草原退化日漸嚴重,這要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對草原生態環境的保護,環保部門要加大管理力度,經營部門要加大投資力度,使用者要加大保護力度,齊抓共管,用較長時間,花大力氣,搞好以水為核心的草原建設。機動車輛在草原上行駛,應當注意保護草原,有固定公路線的,不得離開固定的公路線行駛。草原管理部門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通過圍欄封育、施肥灌溉、滅鼠治蟲、防除毒草、治理改良、人工種草等措施加大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嚴禁在草原上使用殘留期長、二次中毒的農藥。發生危害草原的病災、蟲災、農藥污染,草原管理部門應立即向環保部門報告,以便進行環保應急監測,並採取防止污染和病害的應急措施。各級人民政府必須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以草定畜標準,確定合理的載畜量,嚴禁超載放牧。要搞好草原保護與建設的規劃,對違反《草原法》及《實施細則》的必須嚴格 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四、切實加強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的監管,制止礦產開發對生態環境造成新的破壞

由於獨特的氣候條件,我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壞便難以恢復。礦產資源開採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因此,凡在區內開採礦產資源的企業和個人都要高度重視嚴格遵守和自覺維護國家、自治區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及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各項規定。要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原則,努力做好礦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對區內現有礦區都要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嚴格落實礦產開採和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檢查驗收。對新開採的礦產資源項目,要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嚴格控制,加強管理。凡未取得環保手續的礦區一律不得開工。已開工的要關閉。礦產資源開發對耕地、草地、林地、水土保持設施等造成破壞的,採礦單位和個人應採取回填、復墾、植樹種草等措施予以恢復。凡開發礦產資源造成不可逆轉的區域性和長期性嚴重生態破壞和影響的項目,必須嚴格禁止。嚴禁在重點公路兩邊無序採石、採礦。因採石、採礦已造成生態破壞的,以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責令企業和個人予以治理和恢復。

五、加強土地資源管理,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切實保護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強水土資源的保護,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堅持在宜林宜草地帶,長期組織全民植樹、種草,積極推進農田林網化和水網化,努力改善農牧區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草場荒漠化。要禁止非法濫用土地、亂占和破壞耕地的行為。禁止開墾25度以上的陡坡地。在農牧區合理施用農藥和化肥,大力推廣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開發和推廣生物防治技術,減少農用化學品對環境的污染,保持土地的自然肥力。加強農膜的回收和再利用,積極推廣可降解地膜,減輕農村環境的污染,防止土地退化。我區山多貧瘠,植被稀疏,要堅決禁止砍挖灌木,破壞植被的行為。鼓勵、推廣、使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減少生物質能耗。在山區、林區、草原、濕地等區域修建公路、水利工程、電站、開辦礦廠和其他生產性企業,必須按《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件》規定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險區、易產生土石流區從事開荒、取土、挖草皮、挖砂和採石等活動。在山區、林區、草原從事採集藥材、燒木炭、燒磚瓦、挖草皮、挖砂、取土採石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在基本建設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土、石、廢渣或尾礦、尾渣等處置應當符合水土保持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 在生產建設中損壞地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必須自己負責治理。環保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土地資源、水土保持工作的監管力度,對一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必須嚴格懲處,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