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手抄報資料:環境的類型

聚落環境

聚落是指人類聚居的中心,活動的場所。聚落環境是人類有目的、有計畫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環境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是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關係最密切、最直接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聚落環境中的人工環境因素占主導地位,也是社會環境的一種類型。人類的聚落環境,從自然界中的穴居和散居,直到形成密集棲息地鄉村和城市。顯然,隨著聚居環境的變遷和發展,為人類提供了安全清潔和舒適方便的生存環境。但是,聚落環境乃至周圍的生態環境由於人口的過度集中、人類缺乏節制的頻繁活動、以及對自然界的資源和能源超負荷索取同時受到巨大的壓力,造成局部、區域、以至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因此,聚落環境歷來都引起人們的重視和關注,也是環境科學的重要和優先研究領域。

地理環境

地理學上所指的地理環境位於地球表層,處於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土壤圈和生物圈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交融帶上。它下起岩石圈的表層,上至大氣圈下部的對流層頂,厚約10~20km,包括了全部的土壤圈,其範圍大致與水圈和生物圈相當。概括地說,地理環境是由與人類生存與發展密切相關的,直接影響到人類衣、食、住、行的非生物和生物等因子構成的複雜的對立統一體,是具有一定結構的多級自然系統,水、土、氣、生物圈都是它的子系統。每個子系統在整個系統中有著各自特定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環境都是生物(植物、動物和微生物)賴以生存的主要環境要素,它們與生物種群共同組成生物的生存環境。這裡是來自地球內部的內能和來自太陽輻射的外能的交融地帶,有著適合人類生存的物理條件、化學條件和生物條件,因而構成了人類活動的基礎。

地質環境

地質環境主要指地表以下的堅硬地殼層,也就是岩石圈部分。它是由岩石及其風化產物—浮土兩個部分組成。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固體部分,平均厚度30Km左右;浮土是包括土壤和岩石碎屑組成的鬆散覆蓋層,厚度範圍一般為幾十米至幾公里。實質上,地理環境是在地質環境的基礎上,在星際環境的影響下發生和發展起來的,在地理環境、地質環境和星際環境之間,經常不斷地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和循環。例如,岩石在太陽輻射的作用下,在風化過程中使固結在岩石中的物質釋放出來,參加到地理環境中去,再經過複雜的轉化過程又回到地質環境或星際環境中。如果說地理環境為人類提供了大量的生活資料,即可再生的資源,那么地質環境則為人類提供了大量的生產資料,特別是豐富的礦產資源,即難以再生的資源,它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將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