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文明城市手抄報:市民不文明能否曝光

武漢首次公布了亂闖紅燈、亂停車輛、亂穿馬路、亂扔垃圾的市民名單,以後武漢將每周曝光有這些陋習的市民各10名。當然,上述曝光也僅僅是限於當事車輛號牌、市民姓名、年齡等,甚至連單位也沒有標註,在沒有一個確切“對號入座”的負面聲譽的影響之下,其他市民很難知道被曝光者的具體情況。可即便如此,圍繞著公平與隱私權等問題,輿論產生了不小的爭議……

支持

寬容對待主題實踐

實名曝光市民的不文明行為,越來越像“殺手鐧”。對於此舉,儘管反對的聲音很多,但並非一無是處。

具體來看,原因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一者,治理亂闖紅燈、亂停車輛、亂穿馬路、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的方式和途徑固然多種多樣,但實名曝光也是其中的一種,我們不能“只見森林不見樹木”。二者,國人素來具有很強的“面子”思想,用國人的“面子”來治理城市的“面子”,未嘗不是對症下藥。三者,暴露在公共場合的不文明行為本身就是公開的,管理者和執法者出於公共利益考慮將其曝光,恐怕無法簡單界定為侵犯市民的肖像權和隱私權,至少業內人士目前還存在爭議,沒有形成定論。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素養不是一天養成的,城市文明也不是光喊幾句口號就能實現的,治理根深蒂固的不文明行為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實名曝光不文明行為作為一種治理手段、一個主題實踐、一種文明追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給予它應有的寬容和必要的時間,然後靜觀其效,沒必要一開始就把它淹沒在口水中,或者“一棍子打死”。

不過,實名曝光的對象不能局限於市民的不文明行為,還應該推而廣之,上升到更大的、更重要的層面。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實名曝光這個好辦法面前,無論是市民的不文明行為,還是公職人員的違法亂紀行為,公司企業的無德無良行為,抑或是政府機關的不作為、亂作為,都應該一視同仁,該實名曝光就實名曝光,而不能“選擇性曝光”。否則,民意難平,法治難彰,無法服眾。(陳堯)

建議

小心求證後再實施

為營造文明城市形象,不少城市使出渾身解數,從武漢的“重獎市民舉報違章”到石家莊的“不闖紅燈獎”,效果都馬馬虎虎,也就難以作為先進經驗推廣。後來宿遷“實名曝光”,而武漢這次的公布,也和宿遷的曝光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武漢這次更進步一點,一是不只曝光行人,司機同樣未能倖免;二是只曝光違章者,家庭住址等信息依然保密,這有向西方學習的蹤影,因而,這可以大膽曝光,但仍需小心求證。

首先,選擇性曝光有失公平公正。每周只曝光數十人,而違章者肯定不可能那么少,沒被抓的人更多,這種情況下,如何去選擇這十個人才合情合理,怎樣的選擇才更令人信服等問題值得深思,必須避免行人“為何同是違規,為何曝光的是我不是他”的疑問。這些問題得不到解答,那曝光的公平與公正也就難以保證。

其次,實名曝光本身涉嫌侵權。曝光的事情很多,但一直以來,都無法擺脫這樣一個討論,那就是對名譽權與隱私權的侵害,一些人認為既然違反規則,那示眾警示一下也完全可以,但更多人認為,又不是什麼滔天大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與權利,因為很小的一點過失就剝奪這些權利顯然不合情理。在這樣的爭議下,任何實名曝光都很難擺脫侵權的陰影。

最後就是公權有越軌之嫌。實名曝光,不能任由公權說了算,尤其是還存在爭議的情況下,更不能由公權單方面做主。任何決策的頒布,都該有公眾參與的影子,可這實名曝光,有沒有徵得民眾的同意呢?這點我們不得而知。但這是一個合理的正當的程式,是不容忽視的。(龍敏飛)

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