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手抄報:曹文軒推薦《朗讀者》

“不管有沒有人將它看成是經典,我不在意,但在這裡,它就是經典——至少具有經典的品質。”著名作家曹文軒在小說《朗讀者》序中這樣寫道。曹文軒一直在為他的朋友學生推薦《朗讀者》,為別人開的書單中也無一不包含這本書。他坦言很喜歡《朗讀者》的那份莊重。他認為在《朗讀者》中只有嚴肅的主題、嚴肅的思考與嚴肅的語言,沒有無謂的調侃、輕佻的嬉笑和缺少智慧的所謂詼諧,是一部典型的德國作品。閱讀這樣的作品,容不得有半點輕浮的聯想,而閱讀之後就只有一番肅然起敬。

精微之處 深藏大義

曹文軒認為,一部好的小說,既應當是單純的,又應當是錯綜複雜的。看完之後,既受到了心靈的震撼,又有許多迷惘與困惑。這些迷惘與困惑一直縈繞在心,使我們陷入不可自拔的思考;而思考愈深刻,我們的認識也就愈深刻。這個作者曾寫過許多偵探小說,所以製造這樣的閱讀效果是他的拿手好戲。但,這樣的閱讀效果更主要來自於他對人性、對存在的是深度把握。作者在作品中留下了許多機關,這些機關需要我們經過小心翼翼的考證與掂量,才有可能打開:誰是真正的朗讀者?伯格為什麼在已經看出漢娜的悲劇原因時沒有及時向法庭指出?需要懺悔的到底是漢娜還是伯格、是法律還是流行的道德以及這整個社會?中年的漢娜與年僅十五歲的少年伯格的關係到底是純粹的愛情還是又一次的納粹行為?……作品篇幅不長,卻留下了太多的懸疑。而這些懸疑,都是耐人尋味的。我們在解答這一個個問題時,都可獲得精神與智力的提升。

他稱,這部小說在藝術上是很有功夫的。它的情節並不複雜,但在細節上卻是十分的考究。三部分,劃出了三個不同的段落。這是命運的起落,是人生的三個不同階段。所有的細節都意味深長。比如關於漢娜身體氣味的敘述。當漢娜還在“逍遙法外”並充滿聲民的鮮活時,她的氣味是新鮮而令人迷亂的,而當她對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並且不可遏制地衰老時,她的體臭不可避免地散發了出來。小說很仔細地寫到了從前與現在的氣味——漢娜的氣味。兩種氣味的比較,使人感受到了生命無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大悲哀,也感受到了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奈乃至頹敗。這是命運的詠嘆,是生命的輓歌。小說中一些重大的有關命運的、生命的甚至是有關存在的重大的命題,恰恰是通過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細小物象以及一些細小的變化來表現的,應了我們很喜歡的一句話:精微之處,深藏大義。

內容簡介

《朗讀者》是德國作家本哈德·施林克1995年創作的小說,被認為是偵探小說家創作的愛情故事。講述15歲的中學生米夏戀上36歲的女人漢娜,他們開始交往,讀書,做愛。不辭而別的漢娜在八年後作為被告出現在審判納粹戰犯的法庭上。為了隱藏自己的秘密,漢娜寧願被判終身監禁。這是一個讓文學界震驚的故事,很快成為全世界範圍的閱讀話題。為了守護秘密,你會走多遠?

2008年被改編成電影《生死朗讀》,獲多項奧斯卡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