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教育手抄報:淺議大學國防教育

(三)開展國防教育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愛國意識和自覺性 1662年到1796年,滿清政府經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努力,中國出現了被史學家稱為“康乾”盛 世的興盛時期。當時疆域遼闊幅員廣大,人口達3.6億,國家財力占世界總財力的1/3,總體經濟實力居 世界第一。但是,為什麼在僅隔44年後,即從1840年開始,兩次鴉片戰爭竟把大清帝國打得一蹶不振, 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慘境地呢?究其原因,除了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弱,經濟科技落後外,主要 是清政府國防廢弛,國防觀念和國防意識異常淡薄,以致中國國防力量極其虛弱,整個國家處於“有國無 防”狀態。當今世界是大變革、大轉折、大發展的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期,正處在偉 大復興的歷史新起點。偉大的復興需要強大的國防力量作支撐,也更加需要全體社會公民具有更強烈 的國防觀念和憂患意識,在思想上築起一道牢不可破的精神長城。國防教育使學生明白,隨時接受祖國 的挑選,懂得公民的國防權力和義務,樹立青年報效祖國的意識,培養護國之智。 今天,我們大力倡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防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態度面對歷史、面對 現實,自覺維護國家、民族的利益、安全和尊嚴,真正做到“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使 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在新世紀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