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手抄報資料:天數“九”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九”是陽數的極數,是個位數中最高的數,又稱天數。於是,“九”成了神聖之數,凡與帝王有關的事物多與“九”有關。比如,帝王和帝位被稱為“九五之尊”,帝王的殿宇樓閣及所有建築的尺度數字多以“九”為單位,紫禁城以及皇家園林的大門,裝飾用“九路釘”,每扇門上金黃色的門釘都是橫九排,豎九排,總計81個。故宮“三大殿”高度都是九丈九尺,正陽門正樓也是九丈九尺,頤和園的排雲殿同樣是九丈九尺高。天壇最高一層直徑是九丈九尺,祈年殿高是九丈九尺,就連回音壁近側的一棵柏樹也沒離開九,名為“九龍柏”。清代定製,蒙古各部王公每年向皇帝進獻白馬八匹、白駝一匹,謂之九白之貢。其餘貢品,也多以九數或九的倍數計算。就連宮廷的許多器物也以“九”冠名,如九龍杯、九龍壺、九龍柱,等等。

“九”作為數詞,在古代既表示定數,也表示虛數。“九”在表示虛數時常表示多數,如成語“九轉迴腸”,意思是形容人的憂思到了極點,並不是說腸轉了九次。在中國人的數字觀念中,“九”為最大,“九”為最多。比如“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中的“九”都是泛指其“多”;而“九五之尊”、“九霄凌雲”、“九重天”中的“九”,都指最大或事物的極致。

為了形容事物的“大”或“多”,古人還喜歡採取翻倍的辦法,把九翻倍成十八、三十六、七十二……如:十八羅漢、十八般武藝;三十六計、三十六行、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孔夫子七十二弟子、孫悟空七十二變;一百零八將、新年寺院撞鐘要一百零八下等。

“九”的大寫為“玖”。“玖”原指次於玉的黑色美石,唐代武則天執政以後,因為“玖”的音同“九”而借為“九”的大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