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黑板報資料、內容大全


1950年6月20日,國徽審查小組召開會議,最後一次評審清華大學建設系與中央美術學院分別提出的方案,最終確定清華大學建設系梁思成、林徽因等8位教師設計的國徽方案中選,並送政協大會表決。此後又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意見,改進了國徽的稻穗細部形象。


1950年6月23日,全國政協一屆二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主席主持通過決議,同意國徽審查組的報告和所擬定的國徽圖案。9月20日,毛澤東主席簽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說明:“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1950年下半年,中央人民政府把製作國徽的任務交給了瀋陽第一工具機廠。1951年5月1日,由瀋陽第一工具機廠青年工人焦百順、裴慶江、朱風儀等鑄造出的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正式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


國歌的誕生


在新中國建立前夕,人民政協開會商討國歌。著名畫家徐悲鴻和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委員力薦以《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毛澤東、周恩來當即表示支持他們的意見。但有人認為新中國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時了,主張改詞。周恩來發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這句話,讓我們耳邊警鐘長鳴。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聶耳(1912-1935年)。《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1935年,劇作家田漢作詞;中國新音樂運動的創始人聶耳作曲。這首歌原為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影片《風雲兒女》描寫的是“九一八”之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中國的東三省,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一些知識分子從苦悶、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線。田漢在寫完這部電影故事以後,便遭反動派逮捕,主題歌詞是寫在一張香菸的錫箔襯紙上。聶耳主動拿去歌詞,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譜初稿,到日本後不久,把歌譜全部完成寄回。歌曲隨電影的放映,更由於救亡運動的開展,流傳於全國每一個角落,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


“文革”中,由於田漢被打倒,歌詞不讓唱了,《國歌》只能由樂隊演奏。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義勇軍進行曲》新詞。改定國歌歌詞後,各方面對此一直有不同意見,要求恢復國歌原來的歌詞。直到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撤銷1978年3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新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迎國慶對聯欣賞

一年一度的國慶節即將來臨,撫今思昔,過去的現在的一些吟詠國慶的佳聯,其中有頌揚國運昌盛的,也有針砭時弊的,讀來頗具韻味。

辛亥革命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是歷史的在飛躍。這時年僅19歲的郭沫若,為慶賀勝利,揮毫作了兩副對聯,其中一聯云:


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語武陵人,於今可改秦衣服;


鐵馬金戈回地軸,吟詩錦城客,此後休嗟蜀道難。


上聯用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之典,下聯則借唐代李白《蜀道難》之詩,歌頌時代變革,大地春回,革命前途無限廣闊。讀之令人歡欣鼓舞,催人奮進。


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政治腐敗,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四川人劉師亮於民國10年“雙十節”時,撰聯直刺反動軍閥:


你在拖,我也在拖,中華版圖竟此弄成兩塊;


公有理,婆亦有理,民國幸福硬算飽受十年。


 劉師亮還作了一幅四字聯:“民國萬稅(歲);天下太貧(平)。”他巧用雙關諧音,無情地揭露了反動政府橫徵暴斂的罪惡行徑,看似歌頌,實則是辛辣諷刺和挖苦,可謂入木三分。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載歌載舞歡慶解放,並用對聯形式歌頌新中國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