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手抄報:“白色污染”是扔出來的

在19世紀50年代,一個美國攝影師在暗房裡的一次失誤,導致了最初塑膠的產生。

後來人們利用瀝青、松香、琥珀、蟲膠等天然樹脂合成塑膠。塑膠大部分是利用石油等化石原料提煉後的副產品,經過聚合作用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熱塑性塑膠如聚烯烴系統的合成樹脂,是石油化學工業的直接產物。所謂聚烯烴塑膠,是各種單體為烯烴的塑膠總稱,主要品種有聚乙烯、聚丙烯等,也是塑膠袋的主要原料。

塑膠自問世以來,逐漸代替鋼材、木材、水泥、玻璃、陶瓷等常規基礎材料,很快被套用到成千上萬個領域中。

1902年10月24日,奧地利人馬克斯舒施尼發明了塑膠袋,這種包裝物既輕便又結實,在當時無異於一場科技革命。從此以後,人們外出購物時頓感一身輕鬆,因為商店、菜場都備有免費的塑膠袋。

10年前的中國,商場裡免費提供塑膠袋曾經是熱情服務的標誌之一。

英國《衛報》2002年10月18日評出“人類最糟糕的發明”,塑膠袋不幸“榮獲”這一稱號。《衛報》稱,我們的地球似乎已經變成了“塑膠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膠袋無所不在。直到有一天,我們都已離去,這些傢伙仍然占據著地球,因為它們是“永生”的。

所謂的“白色污染”,是指由農用薄膜、包裝用塑膠膜、塑膠袋和一次性塑膠餐具的丟棄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塑膠袋的發明僅僅只有一百多年,如果說當時人們為它們的誕生欣喜若狂,現在卻不得不為處理這些充斥在生活中,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極大威脅的東西而煞費苦心了。

中國塑膠加工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馬占峰有一個觀點:“白色污染不是生產出來的,是人們扔出來的。”塑膠無罪而人的習慣有罪,人類應該修正自己隨意丟棄的習慣,而不是抱怨塑膠污染了環境。馬占峰的話令人深思。

塑膠袋的糟糕在於,一旦生產出來很難自然降解。塑膠掩埋在地下200年也不會腐爛降解,會破壞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的生長。處理這些白色垃圾很多時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溫焚燒,而焚燒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如二英,同樣會造成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1996年,西安動物園一隻雌性長頸鹿猝死,後查明死因為“誤食遊人投餵的塑膠袋造成胃堵塞”。據有關人員回憶,這隻日本贈送的長頸鹿死時腹內尚有一胎兒未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