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手抄報: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

日前,國內知名編劇陳萬寧(寧財神)因吸食毒品被公安機關查獲,讓許多喜歡他作品的觀眾感到痛心和不解。那么,從科學層面上說,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又為什麼難以戒除?

禁毒手抄報: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

據國家禁毒委員會專家李建華介紹,事實上對於這樣的問題,科學界也仍然在探索之中,並沒有統一確切的最終答案。不過,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吸毒成癮是一種腦疾病。

人腦中有一種物質叫多巴胺,這種化學物質能夠傳遞興奮及愉悅等信息,因此它又被稱作“快樂物質”。當我們遇到快樂的事情時,多巴胺會大量產生,占據了人腦中的鴉片受體,產生幸福快樂的感覺。從生理學上來講,愛情的感覺就是大量產生多巴胺的結果。

而毒品的種類雖然多種多樣,但本質上都是刺激人在生理上產生大量的多巴胺。我們的大腦很精密,當多巴胺太少時,大腦就會收到負反饋,通過一系列的化學神經遞質反應產生多巴胺,維持一個正常狀態。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不可能總是遇到那么多快樂開心的事情,讓我們的身體大量產生多巴胺。有人想追求興奮快樂的刺激,就去尋求外部藥物的幫助。

嗎啡就是一種外來的多巴胺刺激物,當大量嗎啡進入大腦,嗎啡與人體的多巴胺有一個選擇性競爭的過程,也就是說,嗎啡會被鴉片受體優先結合。大腦會收到正反饋報告:多巴胺過多,庫存積壓,這樣一來,人體自身分泌多巴胺能力會逐步下降最後趨於停止。

嗎啡扼制了原來人體內多巴胺的形成和釋放,破壞了人體內的“生態平衡”,形成人體在生理、心理上的依賴,只有不斷遞增外來“攝入”,才能保持人體生理、心理上的平衡。反覆多次後,人體對毒品的耐受性提高,藥物作用逐漸減弱,吸毒者只能以更大的劑量連續不斷抑制身體反應,愈陷愈深不能自拔。

長此以往,生產多巴胺的工廠荒廢了,萎縮了。一旦停止外來供應,大腦一時又無法補充多巴胺,身體就會陷入一場供需危機,這就是戒斷反應。當長時間使用嗎啡之後,突然停用,人體自身被抑制的多巴胺分泌功能,不會隨之馬上恢復,人就會出現因多巴胺分泌失調引發的各種生理症狀,如流涕流淚、頭昏腦漲、乏力嗜睡,甚至有萬蟻噬骨的不適痛楚。這就是我們失去了抑制痛感的機制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