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抄報:可穿戴設備的長尾效應

從谷歌眼鏡到蘋果iwatch,可穿戴設備引領了一股浪潮,成為2024年的行業熱點。許多科技廠商相信可穿戴設備將推動消費電子行業產生更多的創新,同時意味著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於是紛紛布局包括智慧型眼鏡、手環、鞋在內的各種可穿戴設備,市場一度蜂擁。

然而,可穿戴設備作為新產品,並沒有讓電子發燒友們持續“發燒”:價格高、功能少、操作不方便、樣式不夠酷……大眾的態度始終不冷不熱。看來,在可穿戴設備爆發前,無論是開發、設計還是市場推廣,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科技手抄報:可穿戴設備的長尾效應

為手腕或腳踝設計一個“電腦”,不同於設計筆記本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當技術可以穿戴在身上時,制約因素和各種考量就會急劇增加。

可穿戴設備的突破口在哪裡?其中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是“長尾效應”。

新競爭力從人們需求的角度來看,大多數的需求會集中在頭部,而這部分可以稱之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個性化的、零散而小量的需求。而這部分差異化的、少量的需求會在需求曲線上面形成一條長長的“尾巴”,而所謂長尾效應就在於它的數量上,將所有“非流行”的市場累加起來就會形成一個比流行市場還大的市場。

可穿戴設備產品的開發和設計者將必須確定,預期中的需求將如何影響其在各種利基市場(常被引用為大市場中的縫隙市場)的經營方式。

Forrester Research 的分析師J.P.Gowner認為,可穿戴設備最適合的地方是工作場所。“我們會很快看到,可穿戴設備出現在電信員工、警察、護士、外科醫生的身上。”

“人們都認為,所有重要的技術要首先從消費領域起步,然後進入企業領域,但我認為可穿戴設備不會是這種情況。”在Gowner看來,可穿戴設備與智慧型手機不同,它包含各種不同的感測器代表著不同的解決方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長尾市場。

最近,美國的Evena Medical 與愛普生聯合推出了專為護士設計的智慧型眼鏡:Eyes-On,它能夠讓護士們看到病人皮膚下的血管,選擇最好的扎針位置,摩托羅拉開發了特別的可穿戴設備,適用於執法人員和第一反應人員:有一款設備是個生物識別系統,能夠幫助警方和消防員監控傷者的生命跡象。

企業市場還有一個特點是,它並不在意穿戴是否時尚,而且可穿戴設備是完全用於工作,並不會顯得古怪。“比如你在麥當勞穿制服,你可能不喜歡它,但那是你工作的一部分。”Gownder 說,“外科醫生也不會去選擇解剖刀的顏色。”

如果可穿戴設備在工作場所流行起來,或許人們就能夠逐漸接受它,為其最終普及鋪平道路。

“微信剛出現的第一年是一個引導性需求,但後來成為剛需。我認為可穿戴設備產業的發展也會如此。”華為公司原副總裁陳奕泉在第五屆物聯網大會“可穿戴計算產業發展之路”圓桌論壇上說,“我相信可穿戴設備可能會經歷泡沫期。”

“賈伯斯有一句話,‘成功的公司中有50%可能是靠純粹的堅持’。”陳奕泉在可穿戴設備的商業模式頗有心得:“產業在熱炒過後掉下去的曲線(尾部),存活下來的會逐步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要沉下心來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圍繞核心競爭力去做出一個剛性需求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