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抄報:設備精密小型化

儘管植入設備的發展道路上還面臨諸多障礙,但科學家們對此還是很有信心的。他們相信,假以時日,分子生物學、神經科學和材料科學的進步幾乎肯定會帶來更加微小、更加聰明、更加穩定、更有能效的植入設備。這些設備將能夠直接解讀大腦內部電波活動的風暴。儘管目前來看,這些都是抽象概念,是人們在書報上讀到但不太可能親身體驗的一種東西。但這種情況有朝一日將會改變。

未來的可植入設備會更加精良,它們可以從人體關鍵部位或血液中,以無線方式向體外接收設備傳送數據。未來,一些植入性監測設備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不僅是治療已有疾病,還能防患於未然,對身體相關部位的運行情況進行干預。

無線感測器更精密

比如,能在黑暗中看見東西的視網膜晶片、讓你在不管有多嘈雜的餐館中都能聽到任何對話的新一代人工耳蝸、讓你分毫不差地回憶起所讀過的一切的存儲晶片;抑或是一個植入式網際網路接口,將你腦海中一次清晰的無聲問題(如“英國玫瑰戰爭”)轉換成網路搜尋,在融合維基百科裡的相關知識後,將總結答案直接投射到你大腦中。

同時,設備本身也會更加輕便、小型。

無線充電 輻射小更安全

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多電子設備一樣,電力供應成為這些植入設備的障礙之一,現有的這類設備都採用了大號的長時間續航電池,但最終仍會耗光電量,因而需要進行新一輪手術。還有一些設備配備了可充電電池,但卻需要在植入的設備中配備直徑至少為1厘米的接收線圈,因而極大地限制了植入手術的地方和方式。而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最新研製出的植入式無線充電晶片,解決了這個問題。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5月19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米粒大小的電子晶片(心臟起搏器),可通過外在設備發射電磁波進行無線充電。這個外在設備的外觀就像一張信用卡,把它放置在植入晶片皮膚上方就能給晶片充電。這是一項工程學的突破性成就——僅僅需要大致與一台智慧型手機所需相同的電量,你就可以實現為深深植入體內的電子器件安全地進行無線充電。

研究人員表示,這套新系統利用的是電磁波技術,電磁波以與手機相同的功率穿透皮膚抵達植入晶片為其充電。而且,一家獨立實驗室對他們的設備進行了測試,發現其產生的輻射量遠遠低於人體健康限值。目前這套設備僅在豬和兔子身上做過實驗,據研究人員介紹,他們正在申請在人體上進行實驗。

研究人員認為,電子晶片植入是藥物治療的替代方案,其優勢是定位精準,只在既定區域發揮作用,而不像大部分藥物那樣在全身發揮作用,但晶片的體積必須足夠小才方便植入和發揮治療作用。此外,晶片植入技術也可以用來研發在體內監測生命體徵或局部用藥的感測器。

專家們表示,無線充電晶片對於需要很多電量的電子元件,例如心率不齊病人植入的去纖顫器非常有用,會在以後得到廣泛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