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手抄報:會議費“消腫”功夫在會外

近日,廣東省廣州市41個本級部門及下轄區在政府網站上公開2024年部門預算時,除“三公”經費外,不少還將會議費單獨列入。人們發現,廣州市本級各部門會議費預算總額巨大,相當於“三公”經費的近一半。

在倡導轉變文風會風、精簡文山會海的今天,廣州市本級一些部門的會議似乎並沒有大幅減少,表現在會議費沒有明顯減少,有的甚至大幅增加。據廣州市紀委、監察局今年1月披露,2024年41個政府部門中,廣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的會議費增長了4倍多;廣州市公安局、教育局、人社局、工商局、外事辦5個部門的會議費預算均過千萬元。

事實上,在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後,會議費居高不下並不是廣州所獨有的現象。一個重要原因是,許多地方仍然存在以檔案落實檔案、以會議落實會議的現象;許多地方滿足於上傳下達,沒有在減少會議數量、提高會議質量上下功夫,也沒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來傳達信息、安排工作,通過創新工作方法減少一些不必要召開的會議,一些地方會議甚至不降反增。

會議數量居高不下、會議經費難以“瘦身”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會議開支對一些部門而言是一塊誘人的“乳酪”。現實的情況是,許多地方的會議費這一科目設計本身就有不合理、不嚴謹的地方,管理相對鬆散,幾乎是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裡裝。去年,浙江省溫州市紀委就在暗訪中發現,一些單位把買月餅的開支開成會議費準備報銷。有些地方,賓館、酒店還會為部門提供會議費的返現和回扣,以“激勵”愛開會、常開會的單位和部門。

要想改變會議費難以“瘦身”又難見真身的亂象,首先,就要嚴格規範開會的程式,嚴格審批,統籌安排,從源頭上控制開會的數量、規模。其次,要嚴格執行《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將會議費納入部門預算,單獨列支。讓公眾看清楚會議費的真面目,以便接受紀檢監察、審計等機關部門及社會公眾、新聞媒體的監督。果真如此,那些超標、違規的會議開支,不管其裡面有什麼貓膩,也不敢渾水摸魚了。

為此,廣州首次曬出會議費雖暴露出不少問題,但其做法本身是一件值得點讚的好事。因為此次的亮相,讓“臃腫”而朦朧的會議費暴露於公眾的視野之中,引起人們更深入的思考。人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加強監督,建立嚴格的追究和問責等配套機制,以法治思維和方式抓會風,以制度與法紀來管會費,讓會議開支監管制度化、常態化、規範化,“臃腫”的會議費自然會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