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手抄報:時代的英雄

數千年的歷史,猶如一條從遠古慢慢走來又慢慢向遠方奔去的河流,站在河岸邊,你會有徹底的冷靜和思考。在這長河中,短暫的個人只不過河中的一粒沙,一滴水,起伏,沉淪,又轉瞬即逝。在這歷史長河中,我最欣賞兩粒“沙子”它們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奪目。他們是那個時代的英雄,他們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偉業,但更多的卻給了我深深的思考。

歷史手抄報:時代的英雄

一個是楚漢相爭時期的楚霸王――項羽。一首“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到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讓我認識了他,少年時期就能扛鼎,見到秦始皇的儀仗隊就想取而代之,隨後起兵反抗暴秦的壓迫,在鴻門宴中三番兩次地放過自己的對手劉邦,最後在烏江岸邊結束自己的生命,與其說劉邦用武力打敗了他,倒不如說是性格打敗了他。司馬遷曾評論項羽道:“自矜功伐,奮起私智而不私古,謂霸王之業,卻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他自矜功伐,沽名釣譽,遇事優柔寡斷,容易輕信,用人唯親,他的悲劇在於他的“為人不忍”,從這一點來看,劉邦比項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業。

另一個就是蜀國五虎將之首――關羽。從宴桃園豪傑與劉、張結義後,跟隨劉備飄零四方,憑他的才能完全可以成就一番偉業,但他沒有;當身在曹營時,他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曹操賞賜的榮華富貴,但他也沒有。當他得知自己的兄長從事袁紹時,他可以為他過五關,斬六將,誅顏良,斬文丑這都是因為他的義,但也正是因為他的義,才讓他在華容道上義釋曹操,才使他敗走麥城,面對自己極為不利的形勢,他不但不鞏固自己的後方以免禍起蕭牆,反而對其施加壓力,最終因中計而被孫權所擒,從某一方面來說,他的失敗與他的性格是也分不開的。

歷史依然在流淌,終不會因個人而停下匆匆的腳步,項羽和關羽二者的生活年代相隔四百多年。但造成其悲劇的原因竟如出一轍,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作為後人,我們應當從中體會到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