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生產手抄報內容資料

清潔生產的由來

20世紀的科技進步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工業的發展,卻又嚴重地干擾了生態系統,過度消耗和浪費資源,嚴重的環境污染,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物圈,從而使工業發展喪失後勁。

近20多年來,世界各國對環境危機的看法逐步達成共識,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已為全球普遍重視。單純就環境論環境,就污染治污染,永遠也不能解決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尋求有效的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迫在眉睫。世界範圍的環境危機使人類面臨空前嚴峻的挑戰,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召開,充分表明這種危機己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

在這種情況下,“清潔生產”這個概念開始進入生產和生活領域。

世界上最先明確提出清潔生產概念的是美國。美國國會1990年10月就通過了“污染預防法”,把污染預防作為美國的國家政策,取代了長期採用的末端處理的污染控制政策,要求工業企業通過源削減,包括:設備與技術改造、工藝流程改進、產品更新設計、原材料替代,以及促進生產各環節的內部管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並在組織、技術、巨觀政策和資金方面做了具體的安排。

清潔生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而明智的選擇,其原因有三:

1、以消費資源為特徵的工業發展不能持久

工業生產以追求生產總值為目標的傳統發展模式,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深刻反思和批判,這種發展模式帶來一系列不可克服的社會弊端,其中污染和資源浪費是最突出的表現。取而代之的是持續發展戰略,現已被世界各國普遍接受,正逐漸成為人類偉大的實踐。

2、節約資源,降低消耗,減少排廢的工業、企業及產品在競爭中日趨有利

在國際貿易中,保護環境越來越成為一條制約因素。不符合環境標準的物品越來越多地受到環境要求的制約,隨著國際環境公約的不斷出台,工業產品環境保護方面的要求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高。比如,遵循《蒙待利爾協定書》的規定,用氟利昂的製冷設備、冰櫃等產品,以及各類化妝品難以進人國際市場,必須以新品代用。相反,凡重視環境保護的工業企業,由於千方百計降低消耗,節約能源,減少排放,因而產品成本降低,獲得有利的競爭地位。有名的美國杜邦公司採用先進生產工藝和技術,不產生或很少產生有害環境的廢物,為此,不借投人巨資,收到良好的效果。

3、資源有價,環境法規日趨健全,全社會環境意識提高,為創造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工業界責無旁貸

人們的價值觀念正發生重大變化。認識到自然資源(包括空氣和水)有限,因而也都有價。使用自然資源要付出相應代價,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比如:1997年,哥斯大黎加在美國芝加哥股市首次拋出減少溫室效應氣體證券,得到200萬挪威元收入。澳大利亞正計畫建立全球第一家“新鮮空氣期貨交易市場”.據估計,交易所開張後,每年的成交額將達50億美元,目前,已有日本東京電力集團等大莊家準備入場。美國因為控制大氣污染,提出的一項清潔空氣的新方案,要求到20世紀末使s02、co各減少一半,為達到這一目標,每年要付出140一1804億美元。

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意識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廣大公眾環境意識明顯提高,認識到環境與自己息息相關。並關係到後代的生存和發展,因此,積極投入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人們現在已不滿足於工業產品對提高物質生活水平的貢獻,同時也要求工業界為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做出貢獻。而工業界作為造成污染的主要來源,當順應潮流率先採取保護環境的行動措施。

要想做到工業與環境協調發展,清潔生產是最好的途徑。大量實踐證明清潔生產可以從源削減、生產工藝和廢物的回收利用上來節約資源,降低能耗,減少廢物,以此來保護環境,取得社會和經濟的雙重效益。清潔生產的概念

聯合國環境署對清潔生產的定義是:清潔生產是指將綜合預防的環境策略持續套用於生產過程和產品之中,以期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對生產過程,清潔生產包括節約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並在全部排放物和廢物離開生產過程以前,減少它們的數量和毒性。對產品而言,清潔生產策略旨在減少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原料的提煉到產品的最終處置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