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手抄報:把挫折看作成長的機會

在挫折中成長

身為母親,本能促使我要保護我的孩子遠離傷害和苦難,而父親們則傾向於想方設法督促孩子接受強度更大的訓練。很多次,當看到我丈夫為千訓練孩子掌握一些技能時,我都覺得他是一個殘酷的父親,但是在後來的觀察中,我發現了他這么做的睿智之處,也因此更尊重他。我觀察到我的孩子經過訓練、學會獨立時所產生的欣喜。

我仍記得那次我兒子在游泳池差點溺水的經歷。我們把他拉出水面後,為千堅持讓他再跳回到水裡,以克服他對水的恐懼。我對如此無情的做法感到非常惱火。他解釋說,如果我們不立刻幫他克服這種恐懼,他就永遠也學不會游泳。很幸運的是,雖然心疼,我還是順從了他,敦促兒子返回遊泳池,而不管他又踢,又哭,又尖叫的舉動。果然,在克服了最初的恐懼後,他就得意洋洋地從水裡冒了出來。從那以後,他一直享受著游泳的樂趣。

從最近的四川地震中,我們已經看到面臨逆境時人們的堅韌不拔,以及充滿英雄主義和犧牲精神的偉大行動,而如果不是這場巨大災難,我們也許從未想到生命的意志如此頑強。這些內在力量實際上會使我們在精神上變得更強大,可以承擔更大的挑戰,因為我們發現自己並沒有被艱難困苦打倒。

同樣,在我的孩子度過逆境時,我也看到了他們身上發生的變化。他們變得更成熟,更謙卑,對別人也更有同情心。關於戰勝逆境,我們的三個孩子,每個都有自己的故事,這些經歷使他們樹立起了信心,幫助他們克服了失敗的恐懼,給了他們發現自身潛能的機會。最後,我想和你們分享凱文的經歷(摘自我自己2005年8月的日記):

是否送凱文參加軍訓,我們內心頗為掙扎。許多朋友,包括我們的司機和阿姨,都不斷對我們說軍訓條件多么艱苦,食物多么糟糕,孩子們不能洗澡,紀律嚴苛到難以忍受……他們建議我們,不要讓凱文去參加軍訓,因為他們擔心凱文一直在這么舒適的環境中長大,可能無法忍受那么艱苦的條件。當我們決定鼓勵凱文去時,他們提醒我們做好讓凱文哭鼻子,受折磨,掉體重的心理準備。而在第二天,凱文就嗚咽著往家裡打了兩次電話,要求回家時,我確實滿心內疚,但我要他考慮待下去,完成軍訓。

凱文軍訓歸來,我們才發現在中國,人們對戰士有一份深深的尊敬之情。結果,當凱文選擇參加這種體驗時,他不僅得到我們的熱情擁抱,還被光榮地視為“我們中最好的一員”。不管是樓下的安全警衛,還是學校的老師,抑或是我們的雇員,當他們聽說凱文贏得了一朵“紅花”時,他們立刻對凱文表示出一種別樣的敬意。

我也願意用司布真(19世紀英國著名布道家,19歲時就以他的講道震動整個倫敦。)的一句話來鼓勵大家:記住,任何時候我們擁有的信心都沒有遭受試驗的時候大。所有不能忍受試驗的,只不過是肉體的信心。順境中的信心不是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