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手抄報:做一個快樂、和諧的人

我們都知道笑口常開的人是最受歡迎的,開心不僅讓自己身體健康,而且可以感染身邊的人,那么,我們怎樣讓身邊的人和自己開心呢?

  讓別人和你一起笑

怎樣的話能讓人笑起來呢?康德說:“在一切引起活潑的、撼動人的大笑里必須有某種荒謬悖理的東西存在著。”“笑是一種從緊張的期待突然轉化為虛無的感情。”康德的這兩句話,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幽默致笑的因果聯繫。那么,哪些話容易形成幽默、給人帶來笑聲呢?

奇異的話使人開心而笑

康德所講的“從緊張的期待突然轉化為虛無”,正是來自幽默的結構常常能造成使人出乎意外的奇因異果,從而導致令人驚奇地發笑。

老師對學生們說:“牛頓坐在蘋果樹下,忽然有一個蘋果掉下,落在他的頭上,於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牛頓是個科學家!”“可是老師”,一個學生站了起來,“如果牛頓也像我們這樣整天坐在學校里埋頭書本,會有蘋果掉在他頭上嗎?”

本來老師是講牛頓受蘋果落地的啟示,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成為了科學家,而學生卻冷不丁冒出一句含有不應該埋頭讀書的結論,真是出乎意外,超出常理但這樣的話新奇怪異,使人大大出乎意料,所以能引來別人的笑。幽默就是要能想人之未想,才能出奇致笑。

  巧妙的話使人賞心而笑

幽默的核心是應該有贏得使人讚嘆不已的巧思妙想,從而產生令人欣賞的歡笑。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巧可以是客觀事實上的巧合,但更多的是主觀構思上的巧妙。巧是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沒有聯繫就談不上巧。如果能在別人沒有想到的方面發現或建立某種聯繫,並順乎一定的情理,就不能不令人賞心悅目。

老師:“亨利,你們在班上用得最多的三個字是什麼?”亨利:“不知道。”老師:“回答得完全正確。”

這是一則很值得回味的幽默小品。你可以笑老師的糊塗:亨利說不知道,這是他在告訴老師不知道老師的問題,老師為何還說他正確?你也可以這樣理解自己發笑的原因:亨利的回答歪打正著,他的“不知道”正巧合了答案“不知道”,老師則將錯就錯、移錯為對,倒是一種幽默、機智的裁定方式。你也可以這樣認為:我之所以發笑,因為我此時此刻從“不知道”這一個語形上雙關到亨利的不知道與“不知道”那三個字這么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情景,即由雙關心理而發笑。其實,怎么發笑都是有理由的,因為這個幽默本身就是一種“巧”的構成,本身就令人賞目。大家可以從多角度分析,有多種取向。當然,這裡有一個層次深淺的問題。再來看下面的例子,也是以回答巧妙而產生幽默效果的。

被公認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林肯,小時參加一次考試,老師問他:“你是願意答一道難題,還是願意答兩道簡單的題?”林肯答:“還是答一道難題吧。”“好,請你回答:雞蛋是怎么來的?”“雞生的。”“那么雞又是從哪來的呢?”“對不起,老師,這已經是第二道題了。”

  荒謬的話使人會心而笑

幽默的內容往往含有使人忍俊不禁的荒唐言行,從而使人情不自禁地發笑。俗話說:“理不歪,笑不來。”荒謬的東西是人們認為明顯不應該存在的東西,然而它居然展現在人們面前,不能不激起人們心靈的震盪,發笑出來。

一人要出遠門,臨行時囑咐其子:“我走後,如果有人來找我,你就說我有點小事出門了。並請他進屋喝茶。”此人深知其子愚呆,怕他忘記,又把這番交代的話寫在紙上,兒子把紙條放在袖子裡,時不時拿出來看看,可是過了三天,還不見有人來。兒子以為這紙條沒用了,就把它給燒了。燒後第二天,來了個人找他父親,兒子急忙到袖子裡找紙條,找不到,便說:“沒了。”客人一聽,以為他父親死了,驚問:“幾時沒的?”兒子對曰:“昨天晚上就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