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手抄報資料:豪放飄逸的李白

一提到“豪放飄逸”、“狂傲不羈”,人們立刻就會想到一位詩人——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他是唐代的一位極具典型性的詩人,在他身上集中體現著中國古代文人的一些基本的特徵,又有其獨特的品格。今天,通過對其詩歌的解讀,人格思想的探析,我們不僅可以窺見中國古代文人的內心世界,這也更有利於我們傳揚他的人格精神。

李白出生於碎葉城,自小接受胡地文化的薰陶。幼年時隨父母遷居四川青蓮鄉,受到蜀地文化的滋養。成年、壯年時漫遊大江南北,黃河兩岸。這些都是使他形成豪放性格的根基。

天寶元年,唐玄宗下詔李白入京,在他看來,君王下詔之時就是他一顯身手之日,迫不及待之餘,寫下了“第一快詩”《南陵別兒童入京》。全詩由豐收的秋日、雀躍的兒女、歌舞的詩人、自信的雄心、仰笑的情態,構成了一種豪放的氣勢。然而這並不是他春風得意的頂峰,其頂峰是在他初入長安之際,他與老資格的賀知章相遇時,賀知章驚呼他為“謫仙人”,並用金龜換酒款待他,從此“謫仙人”的美譽便一日傳遍京華。

唐玄宗封李白為“翰林待詔”,然而李白是一個傲岸不馴,恣意反抗的典範,他笑傲王侯,藐視世俗,不滿現實,壯浪縱恣之極,他敢於“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甚至讓楊國忠磨墨,高力士脫靴。這些都表明他很難在長袖善舞的宮廷里生存下去,同時也表明,他的這種性格只能使他在事業巔峰曇花一現。

李白雖渴望建功立業,但那功業主要是“大濟蒼生,海內清一”,當他發覺自己被以“俳優蓄之”時,他便毅然歸隱山林,表現出詩人的那種人格獨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一讓文人墨客神往而又難成的人生理想集李白於一身。離開皇宮後,他天馬行空,飄然不群,成為最浪漫、最灑脫的詩人。祖國的名山大川大大豐富了他的視野,擴展了他的胸襟,山嶽的挺拔巍峨強化了他傲岸的性情,江河的滔滔不絕,深化了他進取不息的性格。“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月散發弄扁舟”,“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千秋萬代人們景慕他的原因也就在於此。

他的詩氣勢磅礴,語言生動,熱情奔放,想像豐富,手法誇張,意境深遠。如《將進酒》中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還有,如他在《望廬山瀑布》中對廬山瀑布寫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在《蜀道難》中寫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多么豪邁的詩句,正像《唐詩別裁集》中所說的, “太白七言古,想落天外,局外變生,大江無風,波浪自涌,白雲從空,隨風變滅,此殆天授,非人所及。”

李白在性格上也反抗自然的束縛,反抗權貴,有一種主觀上想戰勝束縛、渴望自由的情懷。這是他大鵬經天、天馬行空式的理想和鬥志的必然結果,並體現在他的詩歌里。在他描寫大自然洪波射流,駭膽懾魂壯觀景象的詩中云:“簸鴻蒙,扇雷霆,斗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宮閣”,“鐘山危波瀾,傾倒駭奔鯨”,“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冥起風雨”……這些詩句無不充溢著與自然搏鬥的奮發。

李白對自由的神往、熱愛和追求是一以貫之的,而且不只是精神上的,還是行動上的,更是本性使然。對於人間的束縛,他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吶喊。

當然,最能表現李白故意隱藏悲辛愁苦而又自然流露狂傲不羈性格特徵的詩應屬《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一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泄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實,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