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姓的來源,姓鮑的名人

一、姓氏來源古代春秋時,遠古大禹的後裔杞國公子敬叔,到齊國出仕,受封為鮑邑(在今山東濟南市歷城區,過去是歷城縣)的首領,其子孫便以封邑為姓,世代相傳姓鮑。 

二、郡望堂號秦置上黨郡,現在山西省長子縣。《姓苑》記載:“系出姒姓。夏禹後。春秋時杞公子有仕齊者,食采於鮑,因以命氏”。望出上黨、泰山、東海、河南。 

三、歷代名人  

鮑叔牙——即鮑叔,春秋時齊人,敬叔之子,官至宰相。自青年時即與管仲交,知管仲賢。鮑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射小白中鉤,及小白立,為桓公,鮑叔牙遂進管仲,相桓公九合諸侯,而成霸業管仲嘗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故後世言人之相知,必稱管鮑。

鮑牧:齊景公朝末期和悼公朝初期為右相。

鮑焦:戰國初期隱士,隱居洛陽,以剛直廉潔著稱於世,不屈而死。

鮑宣:渤海高城人,好學明經,一代名儒。曾任司隸校尉,漢哀帝時徵召為諫議大夫,為人正直,言語實在,以直諫知名。他剛正不阿,多次上書建言,關心民間疾苦,忠貞不逾,後為王莽所害。其妻桓少君修行婦道,鄉幫稱之,事入列女傳。

鮑永:鮑宣長子,東漢時任司隸校尉、魯郡太守等職。有父風,封關內侯。

鮑昱:鮑永子,亦為司隸校尉,出為汝南太守,官至司徒、太尉。

鮑德:鮑昱子,南陽太守,時各地多荒旱,唯南陽豐收,時人稱之為“神父”,後征拜大司農。至此,祖孫四代皆顯官。

鮑昂:鮑德子,有孝義節行;為避朝廷徵召,始徙居東海泰山。

鮑勛:漢鮑宣九世孫,三國鼎立時為魏御使中丞。

鮑敬言:魏晉時期唯物主義思想家,反對封建等級秩序,認為人在社會上天然平等。

鮑靚:西晉武帝時南海太守,學道有成,是葛洪的老師、岳父。其女兒鮑姑善用艾灸濟世治病救人。

鮑照:南朝宋東海郡人,工詩文,擅長七言詩,如七絕、七律等。臨海王劉子頊鎮守荊州時,任前軍參軍,故世人稱其為鮑參軍。他的詩清新俊逸,後人對他很是推崇,唐杜甫就有詩評論他:“清新庚開府,俊逸鮑參軍。”他的詩作後世輯有《鮑參軍集》十卷,為中國古典文學名著。

鮑令暉:鮑照之妹,女文學家。

鮑溶:唐朝詩人,元和年間進士,與孟郊、李正封友善,有集五卷,現唐詩收編其三卷。 鮑防:唐天寶年間進士,官太原尹,能文能武,後封東海郡公。有詩作流傳於世。

鮑君徽:唐代女詩人,《全唐詩》中錄其詩四首。

鮑當:宋朝人,因其詩中有“天寒稻梁少,萬里孤雁進”句,時人稱之為“鮑孤雁”。

鮑彪:宋朝縱橫家,注《戰國策》。

鮑由:宋朝文學家,有文集50卷。

鮑同仁:元朝時歙人,狀元及第。

鮑德:明朝景泰年間舉人。

鮑忠:明朝監察御史。

鮑象賢:明朝時歙人,曾先後在七省十二任為官,有“仕不擇地,官不擇位”的名言,曾領兵鎮守南北邊陲,卒贈工部尚書,立坊旌表。

鮑詩:清代女畫家,能詩善畫,其娣妹四人皆知書會畫。

鮑承先:明末清初人,曾任參將,清初大臣,官至宰相,現北京鮑家街即其府第,山西應縣鮑氏即其後裔。

鮑虎:(1614--1676)山西應縣人,清順治朝黃岩總兵,平定江南、鎮守海疆有功,病沒于軍旅,其墓地在南京,現為文物受到保護。

鮑志道:清乾隆年間歙人,曾任御使,兩淮鹽務總商,為人誠信,講義氣,多次捐資修橋鋪路,倡建宗祠。 

鮑廷博:字以文。清朝安徽歙縣人。家中藏書極富。乾隆時繭訪遺書,廷博進家藏書600餘種。又校刊《知不足齋叢書》30集,每集8冊,收書200餘種,在清代叢書中,以精善見稱。著有《花永軒泳物詩存》。嘉慶十九年(1814年)逝世。終年86歲。

鮑廷乾:山東冠縣人,青年時代參加革命,新中國成立後擔任東北局最高法院院長,後受衝擊,平反後擔任吉林大學黨委書記, 於九十年代病故,終年80餘歲。

鮑君甫:廣東中山人,是中國***第一個打入敵特機關的情報人員,1929-1931年間,在上海敵特機關中為我黨中央特科提供了許多重要情報,先後營救過我黨許多重要領導人如周恩來、陳賡、任弼時等,文革期間受迫害於1969年因病去世,終年68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得到了平反,給予了正確的評價。

鮑文蔚:(1902--1991年)江蘇宜興縣人,曾留學法國。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大學教授,著名的教育家,翻譯家。

鮑啟祥:(1913--1967年)河南省商城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廣東省軍區副政治委員,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是中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鮑化普:(1920--2002年)筆名管樺,著名作家,河北豐潤縣人,18歲參加八路軍,畢業於華北聯合大學,是北京市作家協會主席、文聯主席,全國文聯委員,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八屆黨代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