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姓的來源,姓孔的名人

一、 姓氏源流

孔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歷史傳說時期。遠古皇帝時代已經有孔姓,因當時有個史官,叫孔甲,曾經作《盤盂》一書,但是因為孔甲之後沒有孔姓世系資料,所以一般認為孔姓源於子姓,而源於子姓之孔又有三種說法:

第一、 跟據宋代的《廣韻》記載,契是商族的始祖,為子姓,歷經十四代,傳到成湯,滅下桀,建都於亳。成湯是一個聖明的君主,其子孫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他字中的"乙"組合起來定為姓氏就是孔氏。

第二、 據唐人林寶《元和姓篡》所說,西周初期,由殷縐王的哥哥微子啟建立的宋國,為子姓。微子啟死後,其弟衍繼位。其曾孫的玄孫正考父,是宋國上卿。其子名嘉,字孔父,史稱孔父嘉。春秋時期孔父嘉的後代,以孔為氏,就形成了這支孔氏。 

第三、 另據《姓考》等書的記載,春秋時期鄭國(今河南新鄭)有出自姬姓的孔氏,衛國(今河南滑縣東)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陳國(今河南淮陽)有出自媯姓的孔氏。

二、 遷徙分布

孔姓最初的發源地之一應該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到孔父嘉的後代因為避禍逃奔到魯國,並且在魯國定居了下來,可以是算是孔氏的第一次東遷了。這次東遷意義很大,以至後世魯地竟成了孔氏繁衍的居住地。

從漢代開始,隨著孔子地位的不斷提高,孔氏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顯赫的家族。但是,由於官職調遣、戰亂等的原因,有許多人從今天的山東、河南向其他省遷徙。

西漢時,孔子襄曾任長沙太守,孔氏還有遷至今陝西的。

東漢時,河北、河南、廣東都有孔氏家族的足跡,東漢末孔潛一族在浙江紹興發展為望族。北宋末年靖康之變的時候,中原孔氏有一支隨宋氏南渡,賜地衢州。

宋、明時期,北方的山西、遼寧等省,南方的江蘇、雲南、貴州、四川等省都有孔氏之族。清代以後,孔氏不僅遍布全國各地,而且有不少人移居海外。今天美國、加拿大以及東南亞、西歐一些國家都有孔姓華人。

三、 郡望堂號

【堂號】 有"闋里堂"和"至聖堂"。這兩個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孔子生於闋里,是歷史上的"大成至聖"。

【郡望】 孔姓的郡望主要有魯郡、京兆郡、河南郡、會稽郡等。

魯郡是在西漢初由原有的秦郡改置而來的,相當於今天的山東曲阜、滕縣泗水等地。三國魏及晉時改為郡漢朝初年,改右內式置京兆尹,因為其地屬畿輔,所以不稱郡。相當於今天陝西秦嶺以北、西安以東、渭河以南等地。三國魏時改稱京兆尹郡。

河南郡是漢高祖改秦三川而設定的。大約在今天的河南省黃河以南洛水下游,賈魯河上游地區以及黃河以北的原陽縣。

會稽縣,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相當於今天的江蘇省長江以南,浙江省仙霞嶺、牛頭山、天台山以北和安徽水陽江流域以東及新安江、率水流域等地。

四、 歷史名人

孔姓對中國的文明與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名人輩出,史不絕書。

孔子,名丘,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他晚年致力於教育,據傳有弟子三千人。他曾刪修《春秋》,整理《詩》、《書》等。在哲學上、政治上,他建立了一套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自漢以後成為兩千餘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封建統治者一直把他尊為聖人。

戰國、秦漢間的大商人孔氏,經營冶鐵業富至數千金。

西漢時,南陽人孔僅,大冶鐵商出身,武帝時任大農丞,後任任大司農;經學家孔安國,丞相孔光。

東漢有泰山都尉孔廟,其子孔融,漢末文學家,是"建安七子"之一。

南朝齊有文學家孔稚圭。

唐代有經學家孔穎達,河中陝華等州招討使孔巢父;僖宗、昭宗兩朝宰相孔緯。

北宋有說唱藝人孔三傳,曾經首創諸宮調。清代有定南王孔有德,戲曲作家孔尚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