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辛卯科江南鄉試案對聯

監臨打監軍,小題大做;

文宗代文字,矮屋長槍。

文宗即指學政,尋繹下聯語義,似乎是指劉鳳誥有捉刀代筆、充當槍手之嫌疑。後浙江巡撫阮元將對聯上報,朝廷派人按問,劉鳳誥獲罪免職,阮元也受到連帶處分。

還有一些落第舉子場後心懷怨氣,撰聯諷刺詆毀考官,一旦牽扯上官場恩怨,往往就會引發科場案件。但其中多半屬於捕風捉影,藉以發泄私怨一類。《清代科舉考試述錄》中即收載數聯,在此轉錄一聯:

殷禮不足征,業已如聵如聾,那有文章操玉尺:

周任有言曰,難得恩科恩榜,全憑交易度金針。

這是光緒十九年(1893)癸巳恩科浙江鄉試後出現的一副對聯。正主考叫殷如璋,副主考名周錫恩,上下聯分別將兩人的姓名拆嵌入內。上聯說殷如璋學問有限,且又老邁昏聵,哪有水平來評閱考卷;下聯說周錫恩收取賄賂,以關節濫取中試,卻借恩科為自己開脫。此聯不僅對仗工穩,拆字巧妙,兩聯開頭的“殷禮”、“周任”也頗具匠心。殷、周相對,既是朝代名,又切主考姓,這兩句還都出自《論語》,前者見《八佾篇》,後者見《季氏篇》。看來這個落第舉子確實有些才學。

縱觀以上幾副與科場案有關的對聯,都有一些共同點。一是多用嵌字格將兩主考的姓氏嵌入聯內,使人一看便知所指是誰,針對性極強。二是巧妙利用諧音雙關,顯示出撰聯者的構思精緻,匠心獨運。三是造語詼諧幽默,諷刺辛辣。四是善用俚俗語,一般很少用典故。這些對聯不僅在科場案發生的當時即膾炙人口,猶如匕首直刺那些貪墨者的胸膛,使屈才落第者一吐怨氣;而且被有心人錄入筆記,如康熙朝的兩聯均被戴璐《石鼓齋雜錄》所收載,由此傳諸後世,使我們能藉以考察科舉時代的世態人情。同時還應看到,正是由於這些對聯反映了民意,迅速而廣泛地傳播,才引起了當局的高度重視,促成了案件的審查與處理。這往往比向衙門遞狀子,向朝廷上摺子來得要快,效果要好。

最後再介紹一副科場舞弊相關的正面對聯。嘉慶四年(1799)的狀元姚文田不僅學識淵博,著述頗豐,而且他為官清廉,一身正氣。據《楹聯叢話》記載,他平生曾多次擔任鄉試考官,但他每到一處貢院,都要在大門外張貼一副猶如安民告示一般的對聯,曰:

科場舞弊皆有常刑,告小人毋攖法網:

平生關節不通一字,誡諸生勿聽浮言。

此聯既是對全體應試考生的諄諄告誡,也是姚狀元的自警自誓。如果所有的考官都能像姚文田這樣清廉自律,守正不阿,絕大多數考生都能憑真才實學在科場一試身手,施展才華,則科場案將會大大減少,國家的吏治也可有望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