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歷史簡介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北宋滅亡後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來的小王朝。南宋王朝自建立以來,一直在金國的威脅之下,直至被元消滅時,也未能恢復宋朝在中國北方的統治。

公元1127年,金國從開封撤軍以後,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由於張邦昌原為宋臣,後降金,開封軍民對其憎恨有加,一大部分舊宋朝臣也要求他退位。萬般無奈之下,張邦昌以孟太后之名,下詔書立康王趙構為帝。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康王趙構正式即位,是為宋高宗。然而,叛臣張邦昌卻以護國有功為名,被封為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國以張邦昌被廢為名,繼續大舉南侵。此後,於公元1129年金國又立劉豫為帝,國號齊,史稱"偽齊",以加強黃河以南的統治。宋朝也發兵北伐,由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浚等眾多抗金將領指揮,在黃河兩岸曾經擊潰偽齊軍和金國的聯軍。

高宗趙構於1138年任秦檜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檜於公元1141年,解除抗金將領韓世忠的兵權,又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下獄,並於當年除夕前夜(公元1142年1月28日)殺害了岳飛父子。其餘所有曾支持過岳飛,堅決抗金的文官武將,也都被紛紛貶斥。宋高宗以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在高宗之後,宋金兩國發展相對穩定。金國也有幾次南侵,但大都半途而廢,而南宋在孝宗年間也進行了北伐,但也未能收復國土。

到公元1207年,南宋的政權由史彌遠執政,繼續推行求和政策,還恢復了秦檜的王爵和贈謚。但此時金國的實力已大不如前,不但自己無力南征,還須時刻提防來自西北日漸興起的蒙古勢力。隨後,於公元1214年七月,南宋根據真德秀的奏議,決定從此不再向金貢納"歲幣",而此時,金已遭受蒙古的打擊。為了擴大疆土以彌補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納"歲幣"為名,出兵南侵,南宋王朝則與蒙古聯手抗擊金軍。公元1234年,金國蔡州被蒙宋聯軍攻陷,金哀宗自縊,金滅亡。

金滅亡之後,南宋不僅沒有由此換來一時的安寧,反而又將面對更為強大的敵人--蒙古。滅金之後,南宋想趁蒙古退兵之際,收復被蒙古占去的土地,但南宋一直以主和為主,並無強大的軍事力量,所以雖出兵但未達到預期目的。南宋的這一舉動反而成為蒙古南侵的藉口。公元1235年,蒙軍首次南侵,被擊退。蒙軍並不甘心失敗,於次年九月和第三年兩次南侵,其前部幾乎接近長江北岸。由於宋軍奮勇作戰,打敗蒙軍,再一次挫敗蒙軍度江南下的企圖。而後,南宋軍民又在抗蒙將領孟瑛、余介等人的指揮下,多次擊敗蒙軍,使其不得不企圖繞道而行。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死於軍中。其弟忽必烈正於鄂州與宋軍交戰,聽到訊息後,立即撤軍以便奪取大汗之位,但南宋佞臣賈似道不但不遣軍南追,反而使人向蒙古求和,以保太平,使蒙軍得以順利退回北方。

此後,忽必烈繼承了大汗之位,又繼續其南征的步伐。公元1271年,蒙古建國號為元,並於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南宋王朝走向了滅亡。

遼國

遼(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契丹族在我國北方建立起來的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政權,它與五代同時開始,又和北宋幾乎同時結束。作為少數民族的統治,雖然與中原地區常年征戰,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它卻深受著中原漢文化的影響。

契丹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原是部落聯盟的軍事首長,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他擊敗了的剌葛、迭剌等人,於公元916年即皇帝位,成立了契丹國(契丹於938年改國號為遼,983年復稱契丹,1066年仍改為遼)。契丹建國後,阿保機逐步消滅了周遍的弱小部落,又於公元926年,消滅了渤海國(今遼寧東部到黑龍江南部一帶),基本完成了其統一的征程。

從公元926年到947年,是太宗耶律德光統治的時代,在著一階段,遼國從石敬塘的手中得到了燕雲十六州。以此為基礎,遼開始了對中原地區的擴張。耶律德光數次對晉進兵,希望征服整箇中國,但因中原人民的反抗,使其計畫擱淺了下來。

在太宗之後,經歷世宗阮(947~950年在位)和穆宗璟(951~969年在位)兩代,遼的統治內部出現了激烈的紛爭,直到景宗賢(969~982年在位)時,其統治才漸漸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