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平大事年表

39歲:公元前513年(魯昭公二十九年)是年冬天晉鑄刑鼎,孔子曰“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40歲:公元前512年(魯昭公三十年)經過幾十年的磨練,對人生各種問題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故自雲“四十而不惑”。弟子澹臺滅明生。滅明字子羽,魯國人。

41歲:公元前511年(魯昭公三十一年)弟子陳亢生。亢字子禽,陳國人。

42歲:公元前510年(魯昭公三十二年)昭公卒,定公立。

43歲:公元前509年(魯定公元年)弟子公西赤生。赤字華,魯國人。

45歲:公元前507年(魯定公三年)弟子卜商生。商字子夏,衛國人。

46歲:公元前506年(魯定公四年)弟子言偃生。偃字子游,吳國人。

47歲:公元前505年(魯定公五年)弟子曾參、顏幸生。參字子輿,魯國人。幸字子柳,魯國人。

48歲:公元前504年(魯定公六年)季氏家臣陽虎擅權日重。孔子稱之為“陪臣執國命”。(《論語·季氏》)《史記·孔子世家》云:“陪臣執國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陽虎欲見孔子,孔子不想見陽虎、後二人在路上相遇。陽虎勸孔子出仕,孔子沒有明確表態。此事當在魯定公五年或魯定公六年。

49歲:公元前503年(魯定公七年)弟子顓孫師生。師字子張,陳國人。

50歲:公元前502年(魯定公八年)自謂“五十而知天命”。(《論語·陽貨》)“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

51歲: 公元前501年(魯定公九年)孔子為中都宰,治理中都(汶上縣)一年,卓有政績,四方則之。弟子冉魯、曹坅、伯虔、顏高,叔仲會生。魯字子魯,魯國人:坅字子循,蔡國人:虔字子析,魯國人;高字子驕,魯國人:會字子期。魯國人。

52歲: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十年)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後升大司寇,攝相事。夏天隨定公與齊侯相會於夾谷。孔子事先對齊國邀魯君會於夾谷有所警惕和準備,故不僅使齊國劫持定公的陰謀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齊國答應歸還侵占魯國的鄆、鄵、龜陰等土地。

53歲:公元前499年(魯定公十一年)孔子為魯司寇,魯國大治。

54歲:公元前498年(魯定公十二年)孔子為魯司寇。為削弱三桓,採取墮三都的措施。叔孫氏與季孫氏為削弱家臣的勢力,支持孔子的這一主張,但此一行動受孟孫氏家臣公斂處父的抵制,孟孫氏暗中支持公斂處父。墮三都的行動半途而廢。弟子公孫龍生。龍字子石,楚國人。

55歲:公元前497年(魯定公十三年)春,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季桓子接受了女樂,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與季氏出現不和。孔子離開魯國到了衛國。十月,孔子受讒言之害,離開衛國前往陳國。路經匡地,被圍困。後經蒲地,遇公叔氏叛衛,孔子與弟子又被圍困。後又返回衛都。

56歲:公元前496年(魯定公十四年)孔子在衛國被衛靈公夫人南子召見。子路對孔子見南子極有意見批評了孔子。鄭國子產去世孔子聽到訊息後,十分難過,稱讚子產是“古之遺愛”。

57歲:公元前495年(魯定公十五年)孔子去衛居魯。夏五月魯定公卒,魯哀公立。

58歲:公元前494年(魯哀公元年)孔子居魯,吳國使人聘魯,就“骨節專車”一事問於孔子。

59歲:公元前493年(魯哀公二年)孔子由魯至衛。衛靈公問陳(陣)於孔子,孔子婉言拒絕了衛靈公。孔子在衛國住不下去,去衛西行。經過曹國到宋國。宋司馬桓魋討厭孔子,揚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60歲:公元前492年(魯哀公三年)孔子自謂”六十而耳順”。孔子過鄭到陳國,在鄭國都城與弟子失散獨自在東門等候弟子來尋找,被人嘲笑,稱之為”累累若喪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61歲:公元前491年(魯哀公四年)孔子離陳往蔡。

62歲:公元前490年(魯哀公五年)孔子自蔡到葉。葉公問政於孔子,並與孔子討論有關正直的道德問題。在去葉返蔡的途中,孔子遇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