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英雄人物歷史故事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唯一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戰爭。抗日戰爭雖然已經成為了歷史,但是那些在抗戰中出現的英雄人物的事跡至今依然鼓舞著我們。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抗日戰爭英雄人物歷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抗日戰爭英雄人物歷史故事篇1:抗日女英雄關玉梅 深夜奇襲日軍軍火庫

她是全國惟一一名錫伯族女地下工作者和抗聯女團政委,她的抗日壯舉雖然在歷史檔案中塵封了88年,可時至今日,在遼寧、吉林、黑龍江等黨史部門的歷史文獻中,仍能看到有關她的抗日英雄事跡。她就是瀋陽市瀋北新區興隆台鎮盤古台錫伯族村女青年——關玉梅。

“在日偽時期,關玉梅秘密地來到了中共滿洲省委。從此改名為李芳,在陳為人、劉少奇等人領導下,與日偽當局和日寇進行殊死鬥爭。”《錫伯族民間故事書》的編寫者王興華向記者介紹他在錫伯族村採訪挖掘民間故事時的意外收穫——“李芳”的抗日傳奇故事。

悅來客棧撒傳單機智果敢躲搜身

1920xx年8月1日上午,一對衣著整潔的年輕夫婦,乘坐列車來到了當時被日本殖民者控制的瀋陽南站。男的是中共滿洲團省委書記饒漱石,女的就是李芳。

饒漱石手提皮箱走在前面,李芳懷抱著孩子緊跟在後面。兩個人假扮夫妻,像是去外地旅行。不一會兒,一列客車進站了。饒漱石和李芳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檢票口,直奔瀋陽南站廣場前一家最大的旅館“悅來客棧”。進了客棧,二人包租了一個臨街的房間住了下來。

傍晚,中共滿洲省委地下黨員孟堅和於培珍也假扮夫妻拎著兩個禮品盒,以探望親屬的名義來到“悅來客棧”與饒漱石和李芳接頭。四人見面後,孟堅迅速打開禮品盒,從裡面拿出幾摞傳單交給了李芳。為防止外人懷疑,四人故意在房間多聊了一會兒,然後孟堅和饒漱石離開了旅館。

晚上8點多鐘,天已大黑,又一列客車駛進了瀋陽南站。下車的旅客蜂擁走出檢票口,“悅來客棧”是他們進入市中心的必經之路。李芳和於培珍看準時機,趁著過往行人擁擠混亂之時,迅速推開旅館的臨街窗戶,把幾摞傳單撒了下去。一張張傳單在空中漫天飛舞,很快就飄落在大街上過往的人群中。人們撿起傳單,邊走邊看。此時,日本憲兵突然發現了傳單,十分惱火,立即把旅館包圍起來,然後對每個房間進行搜查。李芳見敵人監視嚴密,一時無法脫身,機警地對於培珍說:“一會兒敵人來搜查時,你就管我叫嫂子,就說俺倆來奉天串門。”說完,和於培珍又說又笑,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待在屋裡逗孩子玩。

日本憲兵和警察推開房門,一看屋裡只有兩個女人帶著一個小孩,大聲問道:“剛才你們往樓下扔東西沒有?”李芳鎮定自若地說:“我們是來住店的,啥也沒扔。”所有的房間都搜查過了,沒有發現任何線索和疑點。日本憲兵和警察還是不死心,他們又把各房間的旅客全部趕到了一起,開始用手去摸每個人的心窩。敵人幼稚地認為,如果誰害怕,心跳得厲害,傳單就是誰撒的。

男旅客一個個都被摸過了,只剩下李芳和於培珍兩個女旅客沒摸了。就在日本憲兵要去摸李芳和於培珍的心窩時,有個警察漫不經心地說:“女的就算了,別摸啦,你們一摸,她們就更害怕了,哪有不心跳的?”日本憲兵一聽,猶豫了一下,還要去摸。正在敵人遲疑不決時,李芳故意擰了一把孩子的屁股,孩子疼得哇哇大哭起來。引路的客棧茶房見此情景,連忙對日本憲兵說:“這兩個女人帶著孩子,不會幹這種事兒吧。”日本憲兵一聽,仔細地打量了李芳和於培珍兩眼,操著生硬的中國話說:“是的!女人的不敢。”說完,轉身走開了。李芳和於培珍一看當時的情況,如果立即走開,很容易引起敵人的懷疑,於是在旅館住了一宿。

第二天一大早,李芳洗完臉後,故意把洗過的手絹晾在了窗戶上。地下交通員蘇炳皎來到“悅來客棧”樓下,看到李芳和於培珍發出了“平安無事”的暗號,迅速把他們接回了團省委機關。

奇襲日軍軍火庫不達目的不罷休

1936年,李芳來到抗日名將周保中領導的東北抗聯二軍二師四團擔任團政委。為補充部隊彈藥,她和團長侯國忠帶領部隊成功地偷襲了日軍的軍火庫。

一天深夜,李芳和侯國忠帶領四團指戰員,來到了敵人的彈藥庫鐵絲網外面。趁著敵人沒有防備,兩名抗聯戰士乾淨利落地幹掉了敵人的哨兵,然後剪斷了鐵絲網。就在兩名抗聯戰士剛剛鑽過鐵絲網時,崗樓上的探照燈射了過來。敵人發現抗聯戰士後,立刻開槍射擊,雙方隨即交火。此時,李芳和侯國忠一看,偷襲被敵人發現了,兩個人一商量,只好果斷決定:對敵人進行強攻,一場惡戰馬上展開。駐紮在彈藥庫的日軍發現有人偷襲後,拚命死守,負隅頑抗,戰鬥異常激烈,久攻不下。侯國忠當機立斷,組織了一支敢死隊,親自帶領敢死隊再次進攻,李芳組織火力在後面掩護。

誰知敢死隊剛剛進入鐵絲網,沖在前面的侯國忠和兩名夾著炸藥包的戰士就中彈倒地,身負重傷。見此情景,李芳果斷命令敢死隊馬上撤回。此時,四團已犧牲了20多名戰士。侯國忠負傷後,李芳開始組織新一輪進攻。

為了炸掉敵人的彈藥庫,在進攻之前,李芳大聲鼓舞抗聯戰士:“同志們!今天不炸掉敵人的彈藥庫決不罷休。否則,我們對不起死去的戰友。”說完,重新組織好火力,命令馮連長帶領七連戰士從左側進攻,自己帶領六連從右側猛攻。只見李芳端起一挺輕機槍,一邊跑一邊高喊:“同志們!沖啊!給我狠狠地打!”在抗聯四團指戰員左右兩股強大的火力壓制下,敵人的第三次防守終於被打退了。

李芳帶領戰士們衝進彈藥庫,一人扛起一箱彈藥,飛快地撤離了彈藥庫。見李芳等人扛著彈藥箱已經安全撤離,在後面負責斷後的幾名抗聯戰士,點燃炸藥包,迅速撤了出來。

“轟轟”“轟轟”……連續的爆炸聲響徹山林,敵人的彈藥庫轉眼之間變成一片火海。炸完彈藥庫,看著逃跑的一部分殘餘敵人,李芳立即組織部隊乘勝追擊。就在這時,師部向四團發來電報,明確指示:“敵人正在增派援兵,不許戀戰,立即轉移。”李芳看完電報,立即命令部隊停止追擊。然後,帶領戰士抬起傷員,扛起武器彈藥迅速向山里撤離。

抗日戰爭英雄人物歷史故事篇2:抗戰老兵張清托 頭骨至今嵌敵人子彈

抗戰老兵張清托每次回憶起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都感覺仿佛就在昨日。

雖然遠離戰場很久,但張清托一直把黨和國家裝在心裡。

在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有一位95歲高齡的抗戰老兵張清托,他雙目失明,聽力受損,日軍的彈孔至今還留在他的頭部,但他仍記得,那些戰火紛飛的歲月,講起那段經歷,仿佛就在昨日。

沒有船渡河用油桶搭橋

張清托19歲時被保長抽去當兵,到詔安縣城檢查身體後,在年關前開始北上。走到雲霄再到平和坐船,到南靖過龍巖,穿過江西省最後到達湖南省接受訓練,這一條路線,老人記得清清楚楚。

張清托說,他在湖南受訓有一年左右,每天練行軍,在山上練射擊。在又一個年關來臨前,他們被編入九十九軍,派往廣州抗擊敵人。

到達廣州後,日軍沒有往湖南打而是打向廣西,他們繼續追擊。沿途敵機不斷轟炸,他們只能選擇走小路不敢走大道。

在廣西柳州,他們沒有船渡河,便用油桶搭起一座橋。過了不久,終於在南寧遇到了敵人。“當時是在崑崙關的戰鬥,戰鬥打得很慘烈,我們連去了100多個,最後回到部隊集合的只有20幾個。”張清托說,這次遭遇戰他印象深刻,至今難以忘懷。

臨危不懼“喝”傻日軍

據張清托介紹,部隊被打散後,他在一個稻草垛中藏了一天,幾天沒吃喝的他,正好遇到一個好心人,把給兒子的飯分了一半給他才有力氣回到部隊。

張清托在廣東、廣西、湖北3個省打了2年的時間,後來被編入第二軍七十六師二二八團一營三連七班。張清托說,那時連長讓他當尖兵班班長,他嫌自己沒文化不願當,便當了副班長。

再後來,部隊接到命令前往四川。張清托說,進川時連長一直強調不能打擾老百姓,不能拿老百姓的東西。但是四川人很熱情,還請他們吃豬肉。他們走過峨眉山山腳,到了重慶,駐紮在永川的永仗休整。

入川一年後部隊開拔雲南與日本作戰。其中一天他帶著兩個新兵,遇上兩個日本哨兵。他大喝一聲:“什麼人”。趁他們還沒晃過神時,張清托便打死一人,在另一個日本兵跑後還繳了很多罐頭類食品,老人說到這時,臉上滿是得意之氣。

被子彈擊中至今留彈片

老人和部隊在雲南待了有一年多,那時他們有步槍,有輕機關槍,還有美國人支持的山炮。日本投降的前夕,他們與日本兵交戰於鳳凰山。

老人在戰鬥中被擊中,子彈嵌入頭骨。“送到野戰醫院時,醫生說幸虧你命大,要是腦膜穿破了,你就沒命了。”張清托說,之後他被轉到陸軍醫院治療。

兩三天后前方傳來了日本投降的訊息。這時,一車一車的傷兵運了過來。張清托說,當他們看到下來的是自己的兵時,他們就比大拇指。要是下來的是日本人,他們就都比小拇指。

就這樣,老人傷後沒有再參加戰鬥,留在雲南的糧站里當管理。張清托說,那時雲南的華僑問他想家不,他說想,怎么會不想,想我的父親,想我的母親。後來,老人找領導簽了難民證,回到了詔安,那年張清托29歲。

抗日戰爭英雄人物歷史故事篇3:抗戰老兵王啟超 抗日戰鬥四闖鬼門關

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萬佛湖鎮街道的一處普通居民老宅,筆者見到了現年96歲高齡的抗戰老兵王啟超。得知來意,老人從座椅上顫顫巍巍地站起來,緊緊握住記者的雙手。眼前的老人,顯得非常平和。誰能想到,這張如此慈祥平和的面容下,隱藏著怎樣驚心動魄的傳奇:70多年前,在抗日戰場上,他與日本侵略者大小交戰了百餘次,右腿被子彈貫穿,先後4次闖過了鬼門關,一腔熱血染紅了戰袍。

細細回憶往事,王啟超老人眼眶裡泛起淚花:“在抗日殺敵的戰場上,腦袋其實是別在褲腰帶上的。身邊戰友一個接一個倒下,也讓我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

“我是1938年10月入的伍,那年十九歲。家裡共有三個兄弟,必須要出一個壯丁去參軍,我捨不得親兄弟上戰場,自己就主動要求去了,在當地的地炮連當文書。”王啟超向記者介紹,他國中畢業後就直接參軍,當年11月就上了戰場,那是自己參軍後抗日的第一仗。部隊與日軍激戰時,日軍已打到霍山漫水河鎮,他們與日軍打得非常慘烈,雙方傷亡都很慘重,死屍成山,血流成河。河道里漂的都是日本士兵的屍體。

“我和戰友臨時學了幾句日語,就跑去前線喊話讓他們投降。”王啟超老人說到這裡,不禁坐直了身板,他思路清晰,所經歷過的大小戰爭至今還歷歷在目,並清楚地喊出了當時學的幾句日語:“放下武器,優待戰俘。”1938年12月,經過漫水河的激戰,部隊傷亡慘重,戰鬥非常激烈,絕大多數戰友都是在戰爭中犧牲了。

隨後,王啟超所在的地炮連去毛坦廠鎮進行休整,正好遇上黃埔軍校第七分校招考學生。由於他成績優異,表現出色,通過推薦和層層考核,最終被西安以南四十里的王曲鎮的黃埔軍校第七分校錄取,入校時並被編入第十七期學員。

由於當時黃埔軍校的教學非常嚴格。對新入伍的學員先要培訓六個月,合格後才能進行第一期軍官教育,六個月後考核再合格後才能進入第二軍官區,繼續為期六個月的學習。通過這三個階段後,還要進行系統的戰術訓練,野戰演習,實彈射擊,綜合演練等科目考核。

1942年7月,王啟超從黃埔軍校畢業,正值抗日戰爭的關鍵時期。他與17名戰友被派遣到國軍第一軍第一師征一旅步兵第一團,擔任見習排長,走上了指揮並帶領部隊進行抗日作戰的任務。採訪中,王啟超老人說起自己參加武漢抗戰的一次戰鬥中,情緒顯得格外激動。“日本鬼子每天都要安排四五百架飛機,對我們地面進行轟炸,由於我們裝備落後,只能用高射炮、高機槍打,我們團20xx多名戰友,最後只倖存幾十人,我是連隊唯一倖存者。”說到這時,王啟超老人的眼角有些濕潤。

“能活下來,我就很開心了,只要每天能有粗茶淡飯,我就知足了。”王啟超說,他在抗日戰鬥中,走出了一道道“鬼門關”。

一次戰鬥突圍,小日本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大腿。當時由於抗日戰鬥打得激烈,他顧不得退下戰場休整治療,持續與日本軍展開殊死較量。戰鬥結束後,他發現鮮血早已染紅了軍衣。王啟超老人說,那場戰役他還經歷了四次危險。“子彈穿過我的鞋頭,沒有傷到腳;子彈把我後背的雨傘打成兩段,我也沒有受傷;冬天的時候穿著大衣戰鬥,子彈只是擦破了大衣角都沒有受傷,還有一次炮彈打過來,馱彈藥的騾子都打死了,我在旁邊逃過一劫,這四次我都差點喪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時,已是少校營長的王啟超正在組織部隊休整,突聞山下傳來震耳欲聾的口號聲:“鬼子投降啦!”、“我們勝利啦!”、“抗戰勝利萬歲!”。這一夜,王啟超和戰友一道,他們在營地點起了篝火,興奮得一夜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