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文字獄案例_清朝著名的文字獄案例

文字獄歷朝皆有,但製造最多的的朝代非清朝莫屬!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清朝的文字獄,希望能幫到大家!

清朝的文字獄案例

清朝統治者對明朝留下來的文人,一面採取招撫辦法。一面對不服統治的,採取了嚴厲的鎮壓手段。就在康熙帝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員告發,浙江湖州有個文人莊廷鑨,私自招集文人編輯《明史》,裡面有攻擊清朝統治者的語句,還使用南明的年號。這時候,莊廷鑨已死去,朝廷下令,把莊廷鑨開棺戳屍,他的兒子和寫序言的、賣書的、刻字的、印刷的和當地官吏,被處死的處死,充軍的充軍。這個案件,一共株連到七十多人。

公元1720xx年,又有人告發,在翰林官戴名世的文集裡,對聲明政權表示同情態度,又用了南明的永曆帝的年號,就下令把戴名世打進大牢,判了死刑。這個案件牽連到他的親友和刻印他文集的,又有三百多人。

因為這些案件完全是由寫文章引起的,就管它叫“文字獄”。

康熙帝做了六十一年皇帝,老死了。他的第四個兒子胤禛(音yìn zhē)即位,這就是清世宗,又叫雍正帝。雍正帝是一個殘暴成性、猜忌心又很重的人。在他的統治下,文字獄也更多更嚴重。最出名的是呂留良事件。

呂留良也是一個著名學者。明朝滅亡以後,他參加反清鬥爭沒有成功,就在家裡收學生教書。有人推薦他博學鴻詞,他堅決拒絕了。官員勸他不聽,威脅他也沒用,後來他索性跑到寺院裡,剃光了頭當和尚。官員們也拿他沒辦法。

呂留良當了和尚之後,躲在寺院裡著書立說。書裡面有反對清朝統治的內容。幸好書寫成了,沒有流傳開去,呂留良死了,更沒被人注意。

有個湖南人曾靜,偶然見到呂留良的文章,對呂留良的學問十分敬佩,就派了個學生張熙,從湖南跑到呂留良的老家浙江去打聽他遺留下來的文稿。

張熙一到浙江,不但打聽到文稿的下落,還找到呂留良的兩個學生。張熙跟他們一談,很合得來。他向曾靜匯報後,曾靜也約兩人見了面,四個人議論起清朝統治,都十分憤慨。

大家就秘密商量,怎么想辦法推翻清王朝。

他們懂得,光靠幾個讀書人辦不了大事。後來,曾靜打聽到擔任陝甘總督的漢族大臣岳鍾琪,掌握很大兵權,因為討伐邊境叛亂的時候立了戰功,受到雍正帝重用。他想,要是能勸說岳鍾琪反清,成功就大有希望。

曾靜寫了一封信,派張熙去找岳鍾琪。岳鍾琪接見張熙,拆看來信,見是勸說他反清的,大吃一驚,問張熙說:“你是哪裡來的,膽敢送這樣大逆不道的信。”

張熙面不改色說:“將軍跟清人是世仇,您難道不想報仇?”

岳鍾琪識:“這話從哪兒說起?”

張熙說:“將軍姓岳,是南宋岳忠武王(就是岳飛)的後代,現在的清朝皇帝的祖先是金人。岳王當年被金人勾結秦檜害死,千古稱冤。現在將軍手裡有的是人馬,正是替岳王報仇的好機會呢。”

岳鍾琪聽了,馬上翻了臉,吆喝一聲,把張熙打進牢監,並且要當地官吏審問張熙,追查他是什麼人指使的。

張熙受盡種種酷刑,就是不招,說:“你們要殺要剮都可以,要問指使人,沒有!”

岳鍾琪心想,這個張熙是個硬漢,光使硬的治不了他,就另想一個軟的辦法。第二天,他把張熙從牢里放出來,秘密接見了他。岳鍾琪假惺惺說:昨天的審問,不過是試探,他聽了張熙的話,十分感動,決心起兵反清,希望張熙幫他出主意。

張熙開始不相信,禁不住岳鍾琪裝得鄭重其事,還真的賭神罰咒,才相信了他。兩人商談了幾天,漸漸熱絡起來。張熙無話不談,把他老師曾靜怎樣交代的話都抖了出來。

岳鍾琪哄得了張熙提供的情況,一面派人到湖南捉拿曾靜,一面立刻寫了一份奏章,把曾靜、張熙怎樣圖謀造反的情節,一五一十報告了雍正帝。

雍正帝接到報告,又氣又急,立刻下命令把曾靜、張熙解送到北京,嚴刑審問。這時候,張熙才知道上了岳鍾琪的大當,要不招也不中用了。雍正帝再一查,知道曾靜還跟呂留良的兩個學生有來往。

這樣,案子就牽連到呂留良家。呂留良已經死了,雍正把呂留良的墳刨了,棺材劈了,還不解恨,又把呂留良的後代和他的兩個學生滿門抄斬。還有不少相信呂留良的讀書人也受到株連,被罰到邊遠地區充軍。

像這樣的案子還是真有反對朝廷的活動引起的。另外有不少文字獄,完全是牽強附會,挑剔文字過錯,甚至為了一句詩、一個字也惹出大禍。有一次,翰林官徐駿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音bì)字,雍正帝見了,馬上把徐駿革職。後來再派人一查,在徐駿的詩集裡找出了兩句詩:“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挑剔說這“清風”就是指清朝,這一來,徐駿犯了誹謗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清朝的文字獄案例:一柱樓詩案

滿族侵入中原後和蒙古人相比較進步的多了。最起碼能把這九萬里大好河山視為己出,不似蒙古人那般做賊的心態,完全有當家做主的感覺。清初的一代英雄們,不但能金戈鐵馬馳騁疆場,也能研究國是翰墨文章。作為一個外來民族能夠在中華大地上江山一統達三百年之久,也不全是武功,也有文治。古語曰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如何能使民眾不受有思想的文化人煽動,而甘心於坐穩奴隸的時代,也是統治者們一開始就注重的問題。一方面籠絡軟骨的文化名人為政權錦上添花,另一方面打擊那些特立獨行的文化異己分子。可謂一手軟一手硬,深得儒家文化的御人之術之精髓。兩方面都有例子:大明的文化泰斗之錢謙益作為貳臣和洪承疇齊名;而徐述夔則為清朝最為慘烈的文字獄---一柱樓詩案的受害者。

徐述夔是江蘇省如東縣栟茶鎮人,舉人出身做過一任知縣。喜歡寫寫畫畫,沒事幹就寫些個憤世嫉俗的文章辭賦。六十歲的時候壽終正寢,也算平安一生了。本來,人若一死天下太平,誰料想生前默默無聞的徐述夔,死後卻名聲大噪冠絕古今呢?都是因為他家教不嚴有那么幾個紈絝子弟驕橫跋扈才引起一場天大的禍端。

栟茶鎮監生蔡嘉樹因徐懷祖之子徐食田,(也就是徐述夔的孫子)不許其贖田,兩家由財產糾紛打起官司。衙門都是官官相護,自然平常秀才蔡嘉樹和沒有徐家的根基,於是官司就打輸了。這個蔡嘉樹也不是個好惹的,一氣之下就告到時任江蘇學政的劉墉這裡,說徐家藏有禁書並寫反詩若干。電視劇里的劉墉是個出身山東農家的能臣,可實際上的劉墉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高幹子弟---其父就是相當於宰相的劉統勛。這個背鍋子看到有人寫反詩,很是重視,立即具奏摺呈報乾隆帝。最後的結果是徐家滿門操斬,已經死去多年的徐述夔拋棺戮屍。這就是震動朝野青史留名的一柱樓詩案。

沈德潛曾經給徐述夔作序,一柱樓詩案後,早已駕鶴西遊的沈德潛也受到了不小的連累。《清實錄》記載:四十三年十一月,上諭說他:貪圖潤筆,卑鄙無恥,尤為玷辱縉紳,將沈德潛所有官爵及宮銜盡行革去,其鄉賢祠牌位一併撤出查明撲毀,以昭炯戒。

清朝的文字獄歷史背景

民族矛盾

參見:華夷之辨

清朝時期,清朝統治者對明朝留下來的文人,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採取招撫辦法,另一種是對不服統治的,採取了嚴厲的鎮壓手段。清朝是滿清入侵中原,假冒正統自居的,對天下百姓壓迫之極跟變態之極。

清朝入主中原,從漢族傳統觀念看,叫“乾坤反覆,中原陸沉”,“昏天黑地,日月無光”,在以儒家文化為正宗的漢族學問分子中間有著相當劇烈的民族敵愾心情。 康熙初年南明王朝覆滅,中國大陸上有組織的抗清武裝鬥爭基本結束後,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隨著清朝某些有關政策的改變,滿漢地主階級的進一步合流,以及社會經濟逐步發展,到雍正時期,階級矛盾這時卻發展到相當尖銳的程度。

而反清思想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字作品在民間流傳,並與以恢復明朝為目的的反清鬥爭結合起來,使滿族統治不得安寧。雍正帝曾說:“從來異姓先後繼統,前朝宗姓臣服於後代者甚多,從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稱朱姓,搖惑人心,若此之眾者。”

中國史學家顧頡剛形容清朝文字獄在二百多年間基本上沒間斷:“清代三百年,文獻不存,文字獄禍尚有可以考見者乎?曰:有之,然其嚴酷莫甚於清初。

綜合史書檔案、《清實錄》及其他材料,從康乾盛世初期開始,各種形式的鬥爭已在頻繁出現,發展雖不平衡,卻此伏彼起,連綿部絕,不斷衝擊封建統治秩序,對清政權構成的威脅日甚一日。

維護統治

當權者內心存在文化自卑感時,對文字敏感,進而化作被迫害妄想症。如果是異族統治者,除了敏感症,還會產生環境焦慮症和陌生恐懼症。

一個文化上的弱勢民族從蠻荒之地入主中原,統治一個智慧的民族,其文化心裡是相當複雜的,複雜的文化心理繼而又轉化成民族敵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