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歷史故事_了解經典了解過去

在中國歷史上,都留下了哪些經典的故事呢?這些經典的故事總能讓人反思,並從中感悟出一些道理。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中國經典歷史故事,歡迎閱讀。

中國經典歷史故事:鴻門宴上劉邦命懸一線

劉邦很得意地進入了鹹陽城,並以“關中王”自居。看著富麗堂皇的宮殿,劉邦有些留戀起來,準備就此住下,享受享受。妹夫樊噲勸他注意天下還沒有平定,別忘了秦的前車之鑑。劉邦根本聽不進去,直到張良親自來勸,他這才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劉邦將軍隊撤退到了灞上。

劉邦到達灞上之後,便召集當地的名士,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廢除,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項羽在打敗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後,也領兵直奔關中而來,爭奪做天下王的資格。等到了函谷關,見劉邦不但已經平定了關中,而且還派兵把守函谷關,不由得大怒,立即命令英布領兵攻下了函谷關,然後領兵四十萬直奔鹹陽,駐紮在了戲下(現在的陝西臨潼東北的戲水西岸)。劉邦的屬下曹無傷對劉邦很不滿,為了得到更大的官職,他暗地裡派人向項羽挑撥說、“沛公劉邦想在關中做王,然後讓子嬰做宰相,自己將秦的財物都納入私囊。”項羽聽了不禁火冒三丈,范曾也勸他趁機除掉劉邦這個對手。項羽就下令準備,要在第二天進攻。這時的劉邦在兵力上無法和強大的項羽相抗衡,他只有十萬軍隊,不可能戰勝項羽的四十萬精兵。最後是項羽 的叔叔項伯“救”了劉邦、項伯和劉邦的謀士張良很要好,見項羽要進攻了,便連夜潛入營中找到張良,讓他趕緊走,以免被殺。張良卻說不能丟下劉邦,就將訊息透露給了劉邦。驚慌之下,劉邦趕忙向張良要計策,張良讓劉邦趕緊去見項伯,說明自己沒有野心和項羽爭奪王位。

於是,劉邦設盛宴招待項伯,還和他約定為親家。他對項伯說、“我自從入關之後,沒有敢占有絲毫財物,將吏民進行登記造冊,把府庫封存起來,就是等著將軍來的。我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關,並不是阻止將軍你們入關,而是更好地守好關中地區,也防止強盜入侵。我和將士們日夜都盼望將軍你們能早點來,怎么會有造反之心呢?請您回去務必向項羽將軍說明此事,消除誤會。”項伯滿口答應,然後對劉邦說、“將軍你明天一定要到我們的營帳親自向項羽說明情況,當面賠禮才能得到項羽的原諒。”劉邦聽了也答應了。

項伯當天夜裡就返回了軍營,他對項羽說、“因為沛公先行進入關中,為我們掃除了入關的障礙,我們這才能順利地通過函谷關,沛公是有功勞的人,我們不應該猜疑他,應該真誠相待。”項羽聽了,便決定不再進攻劉邦。

第二天,劉邦如約來到了項羽的軍營,只帶了樊噲、張良和一百名精銳親兵。到了項羽的大帳鴻門,當面向迎接他的是項羽賠禮道歉。項羽請劉邦入內赴宴,在酒宴上,雙方你來我往,項羽明里暗裡殺機不斷。項莊在席間借舞劍為名,想趁機刺殺劉邦,沒有成功。這就是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由來。後來劉邦藉故離開,回到了大營。

鴻門宴之後,項羽便領兵西進,在鹹陽城大肆屠殺,秦王子嬰也被殺死,秦的宮殿阿房宮被項羽放火焚燒。火燒阿房宮後,項羽分封各路將軍為王,共封了十九個諸侯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國都為南鄭(現在的陝西南鄭)。項羽自己為西楚霸王,掌握軍隊最高統帥權,楚王被尊為義帝。

分封完後,項羽讓大家到各自的諸侯國去就職,劉邦也只好到南鄭去。項羽只分給了劉邦三萬軍隊,後來又有一些人追隨他到了南鄭,但總兵力也不足十萬,劉邦暫時還無法和項羽抗衡,只能坐待時機。為了消除項羽對他的猜疑,也為了斷絕其他王侯從漢中襲擊,張良建議劉邦將通向漢中的棧道燒毀了。

中國經典歷史故事:劉邦斬白蛇

劉邦,秦末沛縣豐邑人。早年任沛縣泗水亭長時奉命押送一批勞工去驪山為秦始皇修築陵墓,途中許多勞工趁機脫逃。劉邦暗想即使到達驪山,勞工也都逃光了,無法交差。於是在芒碭山澤前休息進食,晚上釋放所有的勞工說、“你們各自逃生去吧!我從此也逃亡去了。”勞工中有十幾位壯士見劉邦寬宏大度,豪爽義氣,便願意追隨他。

晚上,劉邦喝了不少酒,乘著酒興繼續趕路。月色蒼茫,小徑蜿蜒。在逃往芒碭山澤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驚叫一聲,忙回頭向劉邦報告、“前面有一大蛇擋道,請繞道而行吧!”劉邦醉意朦朧,朗聲大笑道、“英雄豪氣,所向披靡,區區一蛇,安敢擋吾道路?”說話間,撥開眾人,仗劍前行,果見一巨蛇橫臥路中,搖頭擺尾。劉邦正欲用劍砍去,只見那白蛇道、“我乃貴為天子,焉游四海,誅秦平分天下。”劉邦不允,白蛇道、“你斬吧,你斬我頭,我亂你頭,你斬我尾,我亂你尾。”劉邦酒壯英雄膽,說、“我不斬你頭,也不斷你尾,讓你從中間一刀兩斷”。說吧一劍下去把白蛇斬為兩段,頓時蛇血噴濺,染紅了土地,至今這裡長出的草還是紅的。白蛇化作一股青氣飄蕩空中,喊道、“劉邦還吾命來,劉邦還我吾命來。”劉邦道、“此處深山野林怎還你命,待到平地準還你命來。”劉邦貴為大於,金口玉言,後來王莽篡權殺了漢平帝,把四百年的漢室分成兩半。傳說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還了劉邦所許之願。此是後話。

劉邦斬蛇之後,繼續前行,又行數里,酒勁上涌,醉臥道旁。

第二天早上,有人經過斬蛇之處,見一老嫗痛哭不已,問道、“你為什麼痛哭?”老婦人道、“我兒子被人殺了。”行人問道、“是誰殺的?”老婦人道、“我兒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擋道本是向赤帝子討封而來,卻被赤帝子殺了。”老婦人說完就不見蹤影。這人來到劉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見到的講了一遍,劉邦聽後內心大喜,認為自己就是赤帝子,更加堅定了反秦起義的決心,沛縣弟子聽說後都願意歸附他。劉邦先隱藏於芒碭山澤中,後又返回沛縣,殺了縣令,被擁立為沛公,扯旗造反。經過楚漢爭霸終於登上了帝王的寶座。

中國經典歷史故事: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是發生在中國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20xx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儒生”(讀書人)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稱讚過去的而議論現在政策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這種措施引起許多讀書人的不滿。第二年,“諸生”言語攻擊秦始皇。

秦始皇派人調查,將四百六十多人挖大坑活埋。歷史上稱這些事情為“焚書坑儒”。某些人認為秦始皇只是活埋一些修煉功法煉丹的人,但占主導的觀點還是贊同傳統的說法,即秦始皇坑的是儒,而非僅僅是方士。因為事情發生後,始皇長子扶蘇進諫道、“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既然扶蘇以諸生誦法孔子替“術士”求情,更加有力的說明了坑的是儒生)始皇不僅怒而不聽,還使扶蘇離開鹹陽,北卞的宋志輝被秦始皇給誅殺九族。史稱斬宋叼,誅九族。

只是在坑儒的次數上,頗有爭論,《史記》、《資治通鑑》、《藏書》以及現代的《中國通史簡編》,都說始皇坑儒僅有一次,即公元前212 年的那一次。剪伯贊主編的《中國史綱要》也認同這一觀點,書中這樣寫道、“第二年(公元前220xx年)又發生了坑儒事件。起因是有些書生對始皇不滿,說他‘專任刑律’、‘樂刑殺為威’等等,秦始皇以為他們‘或為妖言,以亂黔首’,就把他們逮捕,嚴刑拷問。先後逮捕了460多名儒生,最後全部在鹹陽坑殺。但也有一些材料記載、秦始皇起碼坑了兩次儒。第一次是在鹹陽坑儒460 餘人,這是公開坑殺。其目的是想“殺雞做猴”,“使天下知之”, 以懲效尤。第二次規模更大,一下坑了700 餘人,不過採取的是秘密暗害的手段,方法也更為“巧妙”和殘忍。

東漢衛宏在《詔定古文官書序》中記載,秦始皇在驪山溫谷挖坑種瓜,以冬季瓜熟的奇異現象為由,誘惑博士諸生集於驪山觀看。當眾儒生爭論不休、各抒己見時,秦始皇趁機下令秘殺填土埋殺,七百多名儒生全部被活埋在山谷里,外人不得可知,一直隱瞞了二百餘年之久。後來唐朝張守節編寫《史記正義》時,將這段史料編入了史書。唐朝顏師古注《漢書·儒林外傳》也引用了這段故事。焚書坑儒根本原因在於、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需要全國一個聲音以維護國家的統一。這與漢以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實是一個道理,都是大革“文化之命”。

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於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於公元前220xx年開始銷毀除《秦記》以外的所有史書,民間只允許留下關於醫藥、卜筮和種植的書。一直到公元前220xx年秦朝滅亡,史稱“焚書”。儘管如此,他卻曾下令將一些禁書收藏在鹹陽皇家圖書館,博士可閱覽。 公元前220xx年,鹹陽的術士在背後議論秦始皇,指責他、貪於權勢,樂以刑殺為威。秦始皇知道後,派人追查,以誹謗罪活埋了400多人,其餘無罪者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