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邦彥簡介

陳邦彥簡介

陳邦彥,字會份,順德龍山人。其父韶音舉家遷居大良,以教館為業。邦彥曾在大良北郊錦岩山下設館授徒,故號岩野,時人稱“岩野先生”。

邦彥精研《周易》、《毛詩》和經世致用之學,在治學授徒之餘,密切關注國家大事,對府、縣的大事,每能提出切當的建議。地方政府官員遇有政事不決,常常徵詢他的意見。邦彥滿腹經綸,於科場上並不得志,多次應考均未能中舉。人們深為之不平,而他卻不以為意。

崇禎十七年(1644),清兵入關,定鼎中原。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小朝廷。國難當頭,邦彥五內俱焚,疾呼:“此時不思報國者,非丈夫也!”隨即結束講學,針對時局,精心撰寫了數萬言的《中興政要》,具體開列了32條抗敵救國方略,躊躇滿志地隻身赴南京進呈弘光帝。弘光元年(1645)秋初,邦彥告別家人北上時,寫下了意氣豪邁,筆墨酣暢飛動的賦別之作《舟發珠江承諸子攜酒餞送次韻賦別》:揚伐鼓發江乾,變徵聲高七月寒。夜渡可能知大漠?日邊何處是長安!杯因惜別兼賢聖,策為憂時雜管韓。燕石自慚仍躍冶,歸來休笑舊儒冠。殊料,被投機分子馬土英、閹黨餘孽阮大鋮等人力主擁戴登基的朱由崧,本來就是個貪財、好色、洶酒而名聲不好之人,整個朝廷被奸佞小人弄得一團漆黑,民間怨聲載道,他卻坐擁醇酒美人而醉生夢死,哪有一絲一毫整頓朝綱、積聚力量、北伐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似這樣昏庸的皇帝,又如何能看得上什麼“中興”?可憐,陳邦彥殫思竭慮撰成的《中興政要》被弘光帝輕蔑的一句\"褐衣徒步一迂儒\"而被棄如秕草。而弘光朝也就注定了是一個短命的王朝。

弘光朝覆亡後,唐王朱聿鍵被一批文臣武將擁戴建立隆武朝並訪求賢能,組織抗戰。讀了陳邦彥的《中興政要》之後,隆武帝備加讚賞,並破格封之為監紀推官。稍後,陳邦彥參加廣東鄉試,中第七名舉人。

翌年,陳邦彥升兵部職方司主事,監粵兵入江西,協助蘇觀生防守北線。清兵壓境,猛攻贛州,蘇觀生按兵不動,逡巡觀望,陳邦彥雖一再請戰而未獲批准。贛州失守後,清軍大舉入閩,攻下福州。隆武朝的武將鄭芝龍公開投敵,隆武帝被俘遇害,隆武朝也步了弘光朝的後塵。此時,蘇觀生急於回廣州擁立新主,置邦彥的憑藉五嶺和韓江天險,抵擋北、東兩面來敵,以保住廣東,建立鞏固的根據地的建議於不顧,下令全軍撤防。邦彥要蘇觀生火速率主力取道惠州和潮州,救援尚在苦撐的泉(州)、漳(州)前線守軍,並請求自領一軍扼守南安,抵抗北路清軍的請求也未被採納,只好一同南撤。

隆武朝滅亡後,桂王朱由榔被擁戴在肇慶即位,建元永曆。一個月後,隆武帝的胞帝朱聿從福建逃來廣州,被蘇觀生等人擁立為紹武帝。於是,肇慶、廣州咫尺之間,兩個小朝廷為爭正統而同室操戈,在三水展開了一場內戰,暫時獲勝的紹武帝還未高興過來,就被攻入廣州的清軍殺了,紹武朝短短40天的歷史也畫上了句號。

且說永曆帝聞清軍攻入廣州,就不顧一切地亡命。1647年,清將李成棟攻陷肇慶,深入廣西腹地追趕永曆君臣。陳邦彥化名到高明招募義軍、並冒險到甘竹灘說服兩千多綠林豪強歸順。期間,邦彥來到新會崖門,憑\"宋末三忠\"殉國之地,慷慨賦詩《崖門弔古》:往事蒼茫不可尋,東風吹雨晝陰陰。精雲擬共湘波怨,遺恨長留越客吟。賴是聖明回漢甸,只今邦計仗南琛。春陵佳氣中興日,借取當年義士心。詩作中憂憤國事而表明了自己的氣節並對鬥爭勝利充滿信心。之後,邦彥派門生馬應房與之合兵收復順德。接著他又相繼串連東莞張家玉,南海陳子壯,順德胡靖、梁斌,新興梁信灼,新會黃公輔、何世熊,恩平王興,陽江莫廷蘭,東安(今雲浮)何仕璋舉義,合力牽制清軍。李成棟被迫放棄追擊永曆帝,回師東下。邦彥得報,派馬應房等率水軍到順德黃連鄉北攔江截擊,奈何寡不敵眾,敗於敵手。邦彥又趁李成棟進攻張家玉部之機,會同高明麥而炫、歐懷昊一舉攻下江門。視邦彥為心腹大患的巡撫佟養甲,用卑劣手段動持邦彥妾何氏和幼子和尹、虞尹來要挾邦彥歸降。邦彥在招降書上凜然批覆:“妾辱之,子殺之,身為忠臣義不顧妻子!”結果,何氏與兩幼子慘被殺害。

以後,邦彥與陳子壯合兵攻打廣州。不料陳子壯提前兩天行動,加上舉措失當,造成失利。後陳子壯正要退兵,邦彥趕到,告之李成棟打敗張家玉,現正回兵救城,我已布下伏兵,請到時合力夾擊。可惜陳子壯再度失誤,沒有傳令部下準備。到敵浮江而來,邦彥揮兵縱火燒毀敵船數十艘。李成棟倉皇敗退,邦彥順流猛追,迫近子壯軍營。子壯部下誤以為敵,陣腳大亂,反被敵軍擊潰。邦彥孤掌難鳴,無奈也只好退卻。一場大勝仗就此毀於一旦。

邦彥起兵以來,軍務在身,日僅一餐,夜則坐而假寢,與部下同患難,共勞苦,部隊戰鬥力在諸義軍中最強,還曾分兵救諸營之失敗者。但奮戰至此,已是精銳喪盡,外無援軍,只有竭力苦撐。

撤離廣州後,邦彥轉攻三水,繼而攻新會,香山,連戰皆捷。後來,南明衛指揮僉事白常燦攻克清遠,李成棟率軍反撲,常燦邀邦彥合兵拒守。清軍猛攻十日,仍未能得手。最後,他們偷偷挖地道到城下,用火藥爆開城牆,蜂擁而入。慘烈的巷戰中,邦彥次子馨尹死難,他本人亦肩中三刀,鮮血淋漓。悲憤之餘,邦彥題詩一首:“無拳無勇,無餉無兵。聯絡山海,矢助中興。天命不祐,禍患是嬰。千秋而下,鑒此孤貞!”寫畢,一頭扎進池水中以圖一死報國,誰料卻被追兵拉起,他仰天大笑:“我就是陳兵科陳邦彥!”

邦彥被押到廣州後,佟養甲派醫生為他治傷,送上佳肴想勸降,可是邦彥笑而卻之,他以文天祥為榜樣,寫了《獄中步文丞相韻》詩,謂\"泉路若逢文相國,不知雙眼可誰青?\"在獄中絕食五日。佟養甲眼見勸降無望,於是下令將邦彥押往四牌樓(故址在今解放南路)殺害。臨刑時,邦彥慷慨寫下《獄中五日不食臨命歌》而高歌:“天造兮多艱,臣之江也滸。書生漫談兵,時哉不我與。我後兮何之?我躬兮獨苦。崖山多忠魂,先後照千古!”歌罷,從容就義。

陳邦彥深具民族氣節外,詩文也飲譽當時,有《雪聲堂集》、《南上草》、《易韻數法》等遺世。他的詩無論思想性、藝術性都達到相當高度,與著名詩人黎遂球、鄺露並稱為“嶺南三家”。他還工書法,在獄中時,吏員們愛他一筆好字,爭著拿紙來獄中求字,邦彥來者不拒,揮灑自如。《嶺南書風》說:“陳邦彥,號岩野……書法少見,今所陳列,或是真跡,有剛健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