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利見簡介

鎮海之戰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2月至3月,在中法戰爭中,清軍在浙江鎮海抗擊法軍入侵的作戰。

1884年10月法軍在淡水失敗後,為孤立台灣守軍,於23日宣布封鎖台灣海峽,企圖阻斷南北海運及閩台聯繫。福建軍民採用夜霧偷渡等辦法運送物資援台,但杯水車薪,緩不濟急。為打破封鎖,清廷令南洋水師派艦援台。次年1月18日,由提督銜總兵吳安康率領的5艘援台艦隻自上海啟航南行。法遠東艦隊司令孤拔聞訊,親率7艦北上攔截。2月13日,雙方艦隊相遇於浙江石浦檀頭山海域,吳安康見敵即率隊逃跑,兩艘航速較低的戰艦被迫駛入石浦港隱蔽,後被法艦擊沈。之後,孤拔得悉另3艘軍艦泊於鎮海口內,即率隊進犯鎮海。鎮海位於甬江入海處,系浙東之門戶、寧波之咽喉。自法艦侵擾東南沿海以來,浙江提督歐陽利見等日夜督兵備戰,構築了較為完備的海岸防禦工事。28日夜,4艘法艦侵入鎮海海面,清軍立即沉船堵口,南北兩岸炮台和泊港艦隻均嚴陣以待。3月1日下午,炮台守軍擊退法艦的連續進攻並傷其一艦。此後,法軍採取各種戰術手段繼續進攻,均遭失敗。孤拔本人亦受傷,不得不停止進攻。

點評:此戰,由於守軍預有準備,水陸防守嚴密,終於取得了繼淡水大敗法軍之後的又一次重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