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武簡介

陝西回民起義

1862年(清同治元年)5月至1863年10月,陝西渭河沿岸回族人民反抗清朝封建統治的武裝起義。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南京)後,長江中下游各省大都為太平軍所控制。清政府為籌集巨額軍費,加緊了對包括陝西在內的所謂“完善之區”的搜括。貪官污吏乘機敲榨勒索,草菅人命。百姓無以為生,反清情緒日烈。陝西地方當局為轉移人民的鬥爭目標,還不斷挑起民族糾紛,並實行“以漢制回”、“護漢抑回”的民族政策,迫使回民走上武裝反抗的道路。1862年5月,華州(今華縣)回民首先起義,渭河沿岸回民紛紛回響。面對聲勢浩大的回民起義,以巡撫瑛棨為首的陝西文武官員驚恐萬狀。由於進剿無兵,只得暫行“安撫”。6月4日,陝西團練大臣張芾在臨潼和回民談判時,要求起義軍交出主要領導人任武,被回民起義軍處死,“安撫”陰謀從而破產。同州府地區的回民起義軍以同州(今大荔)的王閣村、羌白鎮和渭南的倉頭鎮為主要據點,在任武、赫明堂領導下,積極向清軍進攻。17日至25日,圍攻同州城9晝夜不克,遂撤圍西進。29日,各路回民起義軍聯合逼攻西安,次日即攻占城西金勝寺,殲滅大批團練武裝。7月21日,又攻占團練基地六村堡,困守西安的陝西提督孔廣順所部3000餘名清軍更加孤立。回民起義烽火迅速遍及800里秦川,隊伍發展到20萬餘人,嚴重威脅著清王朝在西北的統治。清廷急命直隸提督成明率精銳京兵馳援。8月25日,成明所率京兵和豫勇共5000人,在洛水南岸為起義軍所敗,清廷又命欽差大臣勝保率軍入陝。9月,勝保率軍由潼關西進時,不斷遭到起義軍的截擊,後繞道進入西安。11月上旬,勝保集中兵勇4萬餘人,與起義軍大戰於蘇家溝,兵馬自相踐踏,死傷甚眾。與此同時,起義軍乘勝保軍集中於西安,東部兵力空虛之機,於同州一帶發動攻勢,生擒署潼關協副將哈連升,奪取其營壘軍械,並進逼澄城、合陽(今合陽)、朝邑(今大荔東)等地。勝保又奉命趕回潼關,與新授西安將軍穆騰阿等共同鎮壓同州一帶的起義軍。由於補給線被切斷,軍糧不足,清軍不敢出戰。勝保奏請援兵,清廷以連戰皆敗的罪名將其革職,改授多隆阿為欽差大臣,督辦陝西軍務。1863年1月,多隆阿率部入陝,連同勝保等部共2萬餘人,集中力量進攻王閣村、羌白鎮。起義軍以游擊戰法,不斷襲擊敵人,並以騎兵截擊清軍運輸線,斷其糧餉。多隆阿一面籌措糧餉,一面派人至王閣村“招撫”,促使起義軍內部矛盾激化,相互攻殺。清軍乘機突襲,一舉攻占王閣村和羌白鎮。5月19日,另一主要據點倉頭鎮亦被清軍攻占。之後,同州地區的起義軍向西轉移,集中於涇陽、高陵、鹹陽一帶,與西安地區的起義軍並肩戰鬥。當時,太平軍扶王陳得才部已由湖北再度入陝,藍朝柱率領的李永和、藍朝鼎起義軍餘部亦在洋縣一帶活動,清軍顧此失彼,回民起義軍便乘機加緊圍攻西安。甘肅提督馬德昭、陝西提督孔廣順率兵7000餘人困守西安,不敢出戰。9月初,多隆阿到達西安,再施“招撫”伎倆,部分起義軍降清。10月初,多隆阿督軍向起義軍發起進攻,13日占領高陵縣城。22日,清軍分兩路進攻西安地區起義軍的主要基地蘇家溝,起義軍拚死抵禦,終因傷亡過重,從蘇家溝等地撤退。白彥虎、馬生彥等率部退至邠州(今彬縣)、鳳翔。不久,鳳翔、邠州亦為清軍攻占,起義軍大部退至隴東董志原地區。從此,西北回民起義的中心由陝西轉入甘肅,陝西回民起義陷入低潮。

點評:陝西回民起義軍發展迅速,鬥爭堅決,英勇頑強,一年之內就迫使清廷幾易陝西統兵大員,給清王朝在西北的統治以沉重的打擊。但起義軍組織鬆散,各部只是聯合作戰,未形成統一領導核心,加之沒有提出明確的政治綱領和鬥爭目標,起義之初又不向清統治力量薄弱的地區發展,而是急於圍攻中心城市,終於為其所敗而不能在本省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