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簡介

清統一戰爭

清順治元年(1644年)至康熙三年(1664年),清軍攻滅農民軍和南明軍,統一全國的戰爭。

順治元年四月,清攝政王多爾袞率清軍于山海關擊敗大順軍,五月,占領北京城。九月,順治帝福臨由盛京(今瀋陽)遷至北京,十月初一日,清朝正式定都北京。這時,清朝控制的兵力共20餘萬,控制的地區僅為遼東和京畿附近。而與清軍並存的,尚有三方勢力: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權,豫陝的李自成大順政權,以及四川的張獻忠農民軍,其兵力均超過清軍,且占據著南方及西北全部。這種四方相爭的格局,使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叉,異常激烈。清攝政王多爾袞審時度勢,採取了一系列團結漢族知識分子、故明官將的戰略性措施,如為崇禎帝發喪、開展尊孔活動、任用故明官將、整飭軍紀、減輕徭賦等等,並為清軍制定了穩固京畿,先收西北,後定東南的戰略方針,即集中兵力,先於鞏固北京周邊地區的同時,向西北進攻威脅最大的李自成大順農民軍;將其攻滅後,以廣大北方為依託,向東南進攻南明,以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

李自成大順軍于山海關戰敗後,被迫撤離北京,退往豫、陝,以西安為都,組織山西、河南、陝西、湖北各地大順軍抗清作戰。順治元年十月,多爾袞命英親王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率兵3萬餘,經山西入陝;命豫親王定國大將軍多鐸率兵2萬餘,由河南趨陝,兩路合攻西安。十二月,多鐸部從孟津渡過黃河,連破洛陽、靈寶等地,進逼潼關。大順軍於潼關設重兵防守,力圖拒清軍於關外。清軍在潼關連戰十餘日,後調來紅衣大炮攻關。二年正月,攻占潼關,直指西安。此時,阿濟格部亦已由山西渡過黃河,攻占綏德、延安等地。為脫離腹背受敵的危局,李自成主動放棄西安,率部退入豫陝鄂三省交界的商洛地區,繼續抗清。清廷見大勢已定,便抽調多鐸部轉兵東南,命阿濟格部繼續追擊大順軍。五月,李自成行至湖北通山縣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大順政權亡。清軍相繼攻占豫、陝、鄂。大順軍餘部在李過、郝搖旗、高夫人等率領下,後與南明聯合繼續抗清。大順軍占領北京後,腐集在江南的明朝官僚於五月間扶植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權,擁兵數十萬。朱由崧命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督師揚州,總兵劉澤清、劉良佐、黃得功、高傑分守江北,企圖保住半壁河山,與清朝分南北而治。然而,弘光政權建立伊始便陷入激烈的黨爭,同室操戈,無暇防務。唯有史可法忠於職守,積極備戰。二年正月,多鐸由西安轉兵東南,進攻弘光政權。三月,清軍攻占歸德(今河南商丘);四月,分兵進攻徐州、亳州(今安徽亳縣),兵鋒直指兩淮。明督師史可法於揚州指揮軍民拚死抵抗,堅守l0天,後城破被殺。此後,清軍幾乎未遇抵抗。五月,清軍渡過長江,占領南京,在蕪湖(今屬安徽)俘獲朱由崧,弘光政權亡。由於清廷強制推行“薤發”政策,江南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剃髮鬥爭,民族矛盾異常尖銳。多爾袞先後調兵24萬,鎮壓了江陰號稱40萬軍的反抗;鏇又三次屠殺上海嘉定抗清民眾,史稱“嘉定三屠”。不久,清廷改變政策,在分兵掠地的同時,派兵部尚書洪承疇經略江南,以漢治漢,實施折撫,方安定了江南局勢。

當清軍占領北京,開始向大順軍進攻時,張獻忠於當年十一月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控制四川,威脅陝、鄂。二年十一月,江南已定,多爾袞命駐西安的內大臣何洛會為定西大將軍,並派固山額真巴顏等率部相助,由陝西往攻大西政權。該部清軍在漢中地區遭到大西軍攔阻,進川未果。三年(1646年)正月,清廷命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擊敗漢中農民軍,於十一月入川。張獻忠率眾數十萬北進西充,豪格命鰲拜、準塔等為先鋒,自率主力隨後,於二十七日黎明追及大西軍,張獻忠被射殺。接著,清軍分兵出擊,連破大西軍營130餘處,殺傷數萬人,占領四川。大西政權亡,餘部由孫可望、李定國等率領,轉入雲、貴地區繼續抗清。

弘光政權被消滅後,明唐王朱聿鍵於二年閏六月在福州稱帝,改元隆武;魯王朱以海稱監國於紹興。浙、閩地區抗清鬥爭日益高漲。三年二月,清廷命博洛為征南大將軍,率部進攻浙、閩。五月,清軍至杭州,陳兵錢塘江上。朱以海沿江設防連綿數百里。六月,清軍渡江,占領紹興,朱以海逃亡海上,魯王政權亡。清軍占領浙江大部。八月,博洛兵分兩路,由衢州(今浙江衢縣)、廣信(今江西上饒)進攻福建。操縱隆武政權的鄭芝龍秘密降清,撤除入閩關口仙霞嶺(今屬浙江)之防守。博洛部長驅而入,二十八日攻占汀州(今福建長汀),俘殺朱聿鍵,隆武政權亡。九月,清軍占領福州,分兵撫定全閩。

隆武政權滅亡後,當年十一月,廣東建立了兩個南明政權:唐王朱聿?稱監國於廣州,年號紹武;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繼位,年號永曆。二者互爭帝統,相煎火併。此時清廷已命孔有德為平南大將軍,率部進攻湖廣和兩廣。命佟養甲、李成棟領兵由閩南攻廣東。十一月,李成棟攻占潮州(今廣東潮安)、惠州,十二月占領廣州,朱聿?自縊身死。紹武政權亡。時大順軍餘部李過、郝搖旗等及大西軍餘部孫可望、李定國等,先後與南明聯合抗清,軍勢大振,與清軍在贛、湘、兩廣地區展開拉鋸戰。激戰四年,清軍孔有德部攻占廣西,尚可喜部重占兩廣地區。這時,孫可望,李定國率大西軍餘部兩路出師,進攻湖廣、四川,數月內拓地數千里,迫定南王孔有德自盡,又陣斬敬謹親王尼堪,局勢為之一變。十年五月,洪承疇受命經略湖廣、雲、貴等省,制定了嚴防重鎮,互為犄角,先安湖廣,後平雲貴的方略,基本上停止了大規模的攻勢作戰。雙方相峙近四年,後孫可望與李定國內訌,孫可望於十四年九月戰敗降清。清軍乘南明內亂,人心未定之機,發動大規模進攻。十五年四月攻占貴陽,隨定貴州全省。九月,清信郡王鐸尼奉命至貴州主持西征軍務,分北、南、中三路向雲南進攻:北路由吳三桂率領,自遵義經七星關;南路由卓布泰率領,自乎浪(今都勻)經安隆所;中路由鐸尼親率,自平越經關嶺鐵索橋。十六年正月初三,三路會師占領昆明,永曆帝逃往緬甸。十七年八月,清廷以內大臣愛星阿為定西將軍,統兵往雲南,會同吳三桂等部追擊永曆帝。十八年九月,清軍分兩路,右路由愛星阿、吳三桂率兵5萬出隴川、勐卯(今瑞麗);左路由馬寧、王輔臣率兵2萬出姚關。十二月,吳三桂部至緬甸境,索獲朱由榔,班師昆明。永曆政權亡。

在東南沿海,永曆政權的另一支柱鄭成功部,以福建金門、廈門為基地,先後三次北伐,屢與清軍作戰,互有勝負。此時亦進軍台灣,驅逐荷蘭殖民者,建立抗清基地,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鄭成功之孫鄭克塽率部降清。

南明永曆政權滅亡後,以大順軍餘部為主體的反清武裝夔東十三家軍仍繼續抗清。建有以湖北興山縣茅麓山為中心、占有20餘縣、擁兵20餘萬的抗清基地。康熙元年(1662年)九月,清廷命李國英、董學禮、王一正等率部對十三家軍實行三面夾擊。十三家軍多次反攻,企圖突圍,皆未成功。至二年冬,基地縮小,處境困難。十二月,劉體純兵敗自縊,郝搖旗、袁宗弟被俘殺,許多將領降清。三年初,清廷調兵20萬,包圍李來亨部於茅麓山。八月初五,李來亨糧盡矢絕,全家自焚,部眾潰散。至此,夔東十三家軍被消滅。

點評:這場戰爭歷時20年,多爾袞雄才大略、多謀善斷,入關後先消滅對其危協較大的大順、大西政權,對於南明諸政權不急於攻打,反而對任何政權都加以承任,讓其自相殘殺,坐收漁利,當時機成熟後,再將其一一擊滅,可謂事半功倍。作戰中多爾袞善於集中使用兵力,特別是大量使用投降的原明軍明將,將清軍的騎兵優勢與降清明軍的火器和步兵結合起來,基本上保持了在戰爭中的優勢,並能及時調整政策,緩和民族矛盾,從而以劣勢兵力逐個消滅了敵對勢力,基本上統一全國,鞏固了清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