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格言精選

社會需要法制,不然會混亂不堪,下面是關於法制的格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合法的婚姻以雙方之合意為要件,不因同居之事實而成立。

平等者之間不存在司法管轄權。引申義:一個主權國家不得對另一個主權國家行使司法管轄權。

讓法官來回答法律問題,而把事實問題留給陪審員去裁斷。

堅持已經做出的抉擇,且勿打破安寧。

沒有絕對的平等,也沒有絕對的權力。人在天性上類同,就法律而言不平等,在政治上不平等,又不同類。——巴爾扎克

人們嘴上掛著的法律,其真實含義是財富。——愛獻生

只要不違反公正的法律,那么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亞當·斯密

一個細小的瞬息即逝的期望可以經常地從純自然的環境中產生出來,而一個強烈而持久的期望,則只能來自於法律。——邊沁

如果行政權力的膨脹是現代社會不可豁免的宿命,那么為了取得社會的平衡,一方面必須讓政治充分反映民眾的意願,另一方面在法的體系中應該最大限度地尊重個人的主體性,使他們能夠與過分膨脹的行政權力相抗衡。

法律的調整對象是行為,而所謂社會關係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互動或互動行為,沒有人們之間的互動行為,就沒有社會關係。法律是通過影響人們的行為而實現對社會關係的調整。

昔之欲抑民權,必以塞民智為第一義;今日欲甚民權,必以廣民智為第一義。

一般地說,法律,在它支配著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場合,就是人類的理性;每個國家的政治法規和民事法規應該只是把這種人類理性適用於個別的情況。

放棄自己的自由,就是放棄自己做人的資格,放棄人的權利,甚至於是放棄自己的義務。一個人放棄了一切,是不可能有任何東西作補償的。這樣一种放棄於人的本性不相容,使自己的意志失去全部自由,就等於使自己行為失去全部道德價值。

一個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種產生人人自感安全的心境平安狀態。為了享有這種自由,就必須要有一個誰也不必懼怕誰的政府。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權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

在企業立法中,全民抑或集體,工業抑或農業等所有制和行業的概念是沒有多大作用的。

習慣法非但不比法令靈活,非但不必法令更容易適應新的條件,而且相反,它更趨向於抱殘守缺因循守舊難以變化。

對於犯罪最強有力的約束力量不是刑罰的嚴酷性,而是刑罰的必定性,因為,即便是最小的罪惡,一旦成了確定的,就總令人心悸。

法制不是法學家的產物,而是人們的社會生活的產物,所有的法律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律師立法者執法者,在這過程中都起作用,但是司法活動說到底主要不是一個理論論證過程,而是一種職業判斷。從這個意義上,我要說,一個民族的社會創造了法制,而法學家創造的僅僅是關於法制的理論。

法律實質上即是物質的又是意識形態的這一事實是與以下事實相聯繫的;法律既是從整個社會的結構和習慣自上而下發展而來,又是從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們的政策和價值中自上而下移動。

如果說就某特定國度的特定時期而言法律是命令,那么把它放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考察,法治社會的法律又是一種永恆的理性對話過程。它是一種“對話”(discourse),乃是指法律是在各種不同的觀點及利益的交鋒與辯論中不斷獲得產生變更與發展;它是一種“理性”(retional)對話,乃是指這種對話在本質上是一種平和而非暴力的說理過程。——張千帆

如果同一批人同時擁有制定和執行法律的權利,這就會給人們的弱點以絕大誘惑,使他們動輒要攫取權力,藉以使他們自己免於服從他們所制定的法律,並且在制定和執行法律時,是法律適合於他們自己的私人利益。

在忽視正義的地方,在作為正義核心的平等在成文法條款中不斷遭否定的地方,那裡的法律就不僅僅是“不公正的法律”,而是完全失去了法律的本性。

法包含著一個民族經歷多少世紀發展的故事,因而不能將它僅僅當作好像一本數學教科書里的定理公式來研究。為了知道法是什麼,我們必須了解它的過去以及未來趨勢。

系統的法典化可以是法律生活的有意識的普遍的重定方向的產物,譬如作為外交部政治革新的成果,或者作為希望達到政治實體內在社會統一的各階級集團之間妥協的結果。

法律的生命在於其實施。因而迫切需要對這樣使大量立法和司法解釋有效而進行認真的科學研究。

如同人們一般所理解的一樣,法律行為是對特定法律秩序中所有事實要件的抽象,其中主要是那種不違法的行為,同時也不是法律交易的行為,這類行為也要產生法律上的後果。這種根據法律規定而導致一定法律後果的行為,就是法律行為。

刑罰的嚴厲程度應該只為實現其目標而絕對必需。所有超過於此的刑罰不僅是過分的惡,而且會製造大量的阻礙公正目標實現的坎坷。

支配和統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專制政府中是永遠高舉著君主的鐵拳,但是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孟德斯鳩

法律是一切人類智慧聰明的結晶,包括一切社會思想和道德。——柏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