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簡介

陳子昂簡介

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武后重視,授麟台正字。後遷右拾遺。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頗有些遠見。38歲辭官還鄉,後被縣令段簡迫害,冤死獄中。陳子昂主張改革六朝以來綺靡纖弱的詩風,恢復《詩經》的“風、雅”傳統,強調比興寄託,提倡漢魏風骨。存詩100餘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他的律詩較少,但如《晚次樂鄉縣》、《渡荊門望楚》、《春夜別友人》、《送魏大從軍》等五律,音節瀏亮、風格雄渾。顯示出近體詩趨向成熟時期的特色和剛健有力的詩風。陳子昂是唐詩革新的前驅者。其詩思想進步充實,語言剛健質樸,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張九齡、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從中受到啟迪。但他在大力反對頹風的同時,忽視了六朝詩人長期積累的藝術經驗。其詩往往質樸有餘而文采不足,有些詩篇語言較枯燥,形象不夠鮮明。陳子昂亦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前驅者。他的散文雖仍夾雜部分駢偶語句,但大體上質樸疏朗,接近先秦兩漢古文,改變了唐初文風,但其散文成就不及詩歌。子昂死後,其友人盧藏用為之編次遺文10卷。明弘治年間楊澄校刻楊春本《陳伯玉文集》10卷,收輯小說詩歌文學作品較多。今人徐鵬校點的《陳子昂集》比較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