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論弓仁簡介

唐代吐蕃將領--噶·論弓仁

噶.芒布結.論弓仁(663-623年),唐代高級將領。

唐高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論弓仁出身於吐蕃噶氏家族(位於今山南窮結縣)。他的祖父噶.東贊輔佐吐蕃英主松贊乾布,名垂千史。他的父親論欽陵則繼噶.東贊之後,成為吐蕃炙手可熱、專統兵馬的大論。

論弓仁所處的時代,後荒馬亂,狼煙四起,征戰搶掠無時不有,促使其從小專心習武,熟嫻刀箭弓馬、演兵布陣。成年後,即隨父兄馳騁疆場,建功立業。

正當欽陵父子對內權勢顯赫,凌駕於其他貴族之上;對外長期駐守突厥、吐谷渾,與唐軍浴血奮爭安西四鎮之時,吐蕃內部贊普與其家族的權力之爭更為激烈。吐蕃贊普赤德松贊隨著年齡的增長,不甘心大權旁落,更難容忍噶氏家族專橫用事,便開始醞釀除掉論欽陵等。證聖元年(695年),贊普趁論欽陵正與唐朝大將王孝傑血戰之時,先發制人,打掉噶氏家族在邏些的勢力,然後派人召論欽陵等人回府。欽陵料知事情有變,舉兵反叛。贊普即調兵遣將,於聖曆元年(698年)親征。是年冬,論欽陵兵敗後在宗喀地方(今青海湟水流域)自殺,左右殉死者數百人,吐蕃王朝歷史上貴族專政的局面也隨之而去。

翌年(699年),論弓仁繼其叔父贊婆率千餘人投唐後,又率所統吐谷渾部七千帳入中原。唐王朝對他們待以上賓,施以殊禮。羽林軍飛騎郊外迎接,則天后親自接見,並賜宴武威殿,氣氛熱烈歡洽。唐朝還賜予他們鐵券,贊婆被授以“輔國大將軍”、“行右衛大將軍”,封“歸德郡王”。論弓仁則被封為左羽林大將軍“安國公”,食邑二千戶。所轄軍隊被安置在涼州興源谷。不久贊婆因病去世,唐遷追贈其特進“安西大都護”。

論弓仁到中原後,頗受重用,他也以其所長盡心事唐,當年即於唐蕃爭戰的前線,動之以情,“以論家世恩”勸說吐蕃軍隊數千人放下武器,避免了一場流血惡戰。以後,因突厥等部擾唐,朝遷慮及邊患不已,“中軍必謀於元老,上將固選於時傑”,即遣論弓仁率軍平亂。論弓仁果然不負眾望,戰果輝煌,短短數年,歷有升遷。

景龍元年(707年),他被受封為“朔方軍前鋒游奕使”。

景龍二年(708年),再任“左驍騎將軍”。

開元五年(717年),兼“歸德州都督使”。

開元八年(720年),由本衛大將軍改“朔方節度副大使”。

官職的擢升與論弓仁卓越超群的才能、英勇頑強的精神是分不開的。所史料記載,“公之理兵也,堅三革,利五刃,偶拳勇,齊力信,罰分甘苦,六轡如手掌,千夫一心,接獯獫猶蚊蚋,臥沙塞如衽席,荐居露食垂二十年。”他治軍有方,紀律嚴是,能做到“雨畢而成師,冰泮而休卒”“寒氣入於肌骨,夜霜出於髮鬢,人不堪其勒,公不改其節。”他征戰沙場,多次化險為夷,攬勝利於已手。

開元初,突厥九姓亂,論弓仁領兵遠征大漠,降服了火拔部喻多真種落。又一次,突厥遣趺跌思太叛唐,論弓仁再次揮師討伐,戰於傑柳潤,為探查敵方軍情,論弓仁僅率500兵丁赴前沿,他們自新堡出發不久,即遇敵坦伏,一時火炮齊鳴,喊聲大作,其部下惶恐萬後,“眾寡成倍,公殺牛為壘,啖寇為餉。決命再宿,沖潰重圍,連兵躡踵,千里轉戰……朔方諸軍,壯其戰矣!” 論弓仁戎馬倥傯,“凡前後大戰數十,小戰數百”卻“算元遺策,兵有全勝,”歷仕武后、中宗、睿宗至玄宗四朝,勳業彪炳,名振朝野,為中原地區的安定立下了汗馬功勞,成就了唐王朝的光輝事業。

論弓仁因長期在馬上生活,“積戰多瘡,累勞生疹”,一病不起。唐玄宗聞悉後,即遣太醫往診,無奈病入膏肓,開元十一年(723年)四月五日,一代驍將不幸病逝,享年60歲。他逝世後,唐遷追贈其“撥川郡王”“稱故國,志其本也”,謚曰“忠”。並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哀悼儀式,於翌年四月葬於長安南郊。因其事跡突出,《唐書》中專為其立傳,並立碑表墓,由唐朝名士集賢院學士知院事、右丞相兼中書令張說為其為《撥川郡王碑》,碑文寫得情真意切,褒揚之情,溢於言表:“聲暴露於天下,業光輝於代載”,這就是論弓仁其人,他的後代也因此封官襲爵,備受優渥,受封食邑,累世不絕。

論弓仁在中原生活達24年之久,成為中原王朝中最早的藏族高級將領。從此,藏族僧侶人士在中央王朝任職受封者,代不乏人。他們為締造和捍衛祖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