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擒虎簡介

韓擒虎

韓擒虎(538—592.12.26),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東垣(今河南新安縣東)人,隋朝名將。

韓擒虎的父親韓雄曾為北周大將軍、洛虞等八州刺史。韓擒虎“少慷慨,以膽略見稱,容貌魁岸,有雄傑之表”(《隋書·韓擒虎列傳》)。又又好讀書,略知經史百家,為西魏丞相宇文泰所賞識,常令他與諸子在宮中交遊。北周時韓擒虎因軍功拜為都督、新安太守,後遷儀同三司。其父去世後,韓擒虎又承襲父親的爵位,授新義郡公。

建德六年(577年),周武帝宇文邕伐北齊,攻占晉陽(今山西太原)。時北齊洛州刺史獨孤永業率兵3萬鎮守金墉城(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韓擒虎乘北周軍不斷取勝的有利時機,說降獨孤永業。後率軍北上平定范陽(今河北涿州),授上儀同、永州刺史。不久, 韓擒虎任行軍總管,擊退陳軍對光州(治今河南光山)的進攻。隨即又隨大將軍宇文忻進平合州(治今合肥西)。楊堅為北周丞相時,調任和州刺史,屢次挫敗陳將甄慶、任忠、蕭摩訶等對江北的進攻,使陳軍喪氣。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總攬北周大權的大丞相楊堅廢周立隋,是為隋文帝。隋文帝為統一中國,革除弊政,發展生產,親自講武,整頓軍隊,並陸續採取一些改革措施,不斷增強國力、軍力。隋文帝準備先滅陳朝,後擊突厥,因此向南方調集軍隊,遴選了一些有才能的軍事將領,駐守江淮。隋文帝素知韓擒虎具有文武才能,且聲名卓著,再加上尚書左僕射高熲的推薦,遂以韓擒虎為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一帶)總管,鎮江北要地廬江(今合肥),為滅陳作準備。陳宣帝陳頊委任驃騎大將軍蕭摩訶等御隋。隋開皇元年(581年)九月,蕭摩訶率軍進攻江北(指淮水以南、大別山以東之長江以北)隋地。二十四日,陳將軍周羅喉攻占隋之胡墅(今江蘇六合西南)。二十六日,楊堅遂命上柱國長孫覽、元景山並為行軍元帥,發兵伐陳,令高熲節度諸軍。長孫覽率8總管兵出壽陽(今安徽壽縣),水陸俱進,師臨長江,陳人大駭。時因北方突厥對隋威脅較大,經常襲擾北境,隋文帝欲作戰略調整,高熲遂下令停止攻陳,撤回攻陳之師。

十二月,隋文帝根據隋朝新立,邊防不固,實力尚不夠充實等情況,決定變更原來計畫,改取南和北戰,先敗突厥,後滅陳朝的戰略。此後數年,隋朝一直在北方與突厥作戰。至開皇四年(584年)秋,隋軍反擊突厥獲勝,北部邊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滅陳的後顧之憂。隋文帝又經過幾年勵精圖治,使國力、軍力顯著增強。而陳朝政治日益腐敗,府庫空虛,內部矛盾尖銳。在此期間,韓擒虎始終整軍經武,訓練士卒,甚為陳軍所忌憚。

開皇八年(588年)三月,隋文帝下詔,列舉陳後主罪行又送璽書暴其罪惡20條,並將詔書在江南散發30萬份,以爭取人心。十月,隋文帝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設淮南行台省,以晉王楊廣為行台尚書令,主管滅陳之事。命楊廣、秦王楊俊、楊素並為行軍元帥,高熲為晉王元帥長史,右僕射王韶為司馬,集中水陸軍51.8萬,統由楊廣節度,東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橫亘數千里。隋軍自長江上游至下游分為8路攻陳:楊素指揮水軍主力,出巴東郡,順流東下,消滅長江及沿岸陳水陸軍;楊俊指揮上游3路進攻江夏(今武昌),以扼控長江,阻止上游陳軍東援;楊廣指揮下游5路為主攻方向,楊廣出六合,賀若弼出廣陵,韓擒虎出廬江,鋒芒所向,直指陳都建康(今南京市)。十一月,楊堅至定城(今陝西華陰東)誓師,準備渡江的各路隋軍進抵長江北岸,完成進攻準備。

陳後主荒淫驕侈,政治腐敗,既不懂軍事,又不納部將建議,憑恃“長江天塹”,疏於防務。為了元會(即春節)之慶,竟命鎮守緣江重鎮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南徐州(治今江蘇鎮江)的兩個兒子率戰船回建康,致使江防更為薄弱。十二月,長江上游隋軍首先發起進攻。

開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韓擒虎乘陳軍歡度年節、疏於守備之機,率銳卒500齣廬江由橫江口(今安徽和縣東南)夜渡長江。陳軍守將皆醉,韓擒虎一舉襲占陳沿江要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襲占採石後,韓擒虎即命令主力部隊渡過長江,揮軍逼近建康。

初四,陳後主察覺事態不利,下詔親帥陳軍拒敵。命驃騎將軍蕭摩訶、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並為都督;又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水軍堅守白下(今南京城北金川門外),抵禦六合方面隋軍;以散騎常侍皋文奏率部鎮守南豫州(治姑熟,今安徽當塗)。

正月初七,韓擒虎進攻姑蘇(今安徽當塗),半日而克。陳軍因懼韓擒虎勇猛善戰,陳將樊巡、魯世真、田瑞等相繼投降。江南百姓久聞其威名,紛至軍門拜見。隋文帝聞訊後大喜,為此宴賜群臣。

陳後主令陳軍放棄鐘山(今南京紫金山)、石頭(今南京城西清涼山)山險不守,命諸軍屯於都城內外。十五日,陳鎮東大將軍任忠率軍自吳興(今浙江湖州南)入援建康,駐守朱雀門(建康城南門)。十七日,賀若弼軍進據鐘山(今南京紫金山),屯于山南白土岡東;韓擒虎與渡江攻占南陵(今安徽貴池西南)的總管杜彥合軍步騎2萬,進屯新林(今南京西南)。行軍總管宇文述率軍3萬渡江,進占石頭。至此,隋軍對建康已形成合圍。

陳後主面對隋軍攻勢,不採納部將任忠、蕭摩訶的建議,致使建康附近10餘萬陳軍無所作為。二十日,陳軍奉命倉促出戰,在白土岡南北列陣20里,首尾進退互不相知。賀若弼軍初戰不利,然後猛攻陳軍薄弱部分,陳軍全線潰退。時建康城內空虛,韓擒虎率精騎500批亢搗虛奔襲建康。進至石子岡(今南京雨花台)時,陳將任忠迎降,陳後主遣領軍蔡征守朱雀航(在今南京秦淮河上),聞韓擒虎軍至,眾懼而潰。韓擒虎軍直入朱雀門,陳軍還欲作戰,任忠說:“老夫尚降,諸君何事”(《隋書·韓擒虎列傳》)!陳軍見任忠已降,皆散走,韓擒虎迅速占領建康,陳俘後主,陳朝滅亡。當夜,賀若弼軍也從北掖門入城。

二十二日,楊廣到建康,令陳叔寶用手書招降上游諸將。周羅喉、陳慧紀等均降。二十九日,隋文帝詔令使節巡撫陳各州郡。二月,吳州(治今江蘇蘇州)等地守將拒不投降,被宇文述、燕榮軍擊破。嶺南數郡共奉高涼(今廣東陽江西)冼夫人為主,保境拒守。文帝詔遣柱國韋洸等前往安撫,嶺南各州皆歸於隋。至此,隋朝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長達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時名將賀若弼亦有大功,因恚恨未能俘獲叔寶,恥於功在韓擒虎之後,於是與韓擒虎相爭,以至拔刀而出。為此,隋文帝下詔說:“此二公者,深謀大略,東南逋寇,朕本委之,靜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數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業,天下盛事,何用過此!聞以欣然,實深慶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隋書·韓擒虎列傳》)。又下優詔於二人說:“申國威於萬里,宣朝化於一隅,使東南之民俱出湯火,數百年寇旬日廓清,專是公之功也。高名塞於宇宙,盛業光於天壤,逖聽前古,罕聞其匹。班師凱入,誠知非遠,相思之甚,寸陰若歲”(《隋書· 韓擒虎列傳》)。

四月,二人在回京後,又在隋文帝面前爭功,賀若弼說:“臣在蔣山死戰,破其銳卒,擒其驍將,震揚威武,遂平陳國。韓擒略不交陣,豈臣之比 !”韓擒虎也說:“本奉明旨,令臣與弼同時合勢,以取偽都。弼乃敢先期,逢賊遂戰,致令將士傷死甚多。臣以輕騎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蠻奴,執陳叔寶,據其府庫,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門,臣啟關而納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與臣相比 !”隋文帝無耐,只好說:“二將俱合上勛”(《隋書· 韓擒虎列傳》)。於是將二個都進位上柱國,賜物八千段。因有司彈劾韓擒虎放縱士卒,淫污陳宮,故不加爵邑。

是月,突厥來朝,隋文帝為樹威揚武,便問突厥使者:“汝聞江南有陳國天子乎?”答曰:“聞之 。”隋文帝命左右侍從引突厥使者到韓擒虎面前,說:“此是執得陳國天子者”(《隋書·韓擒虎列傳》)。韓擒虎厲然顧之,突厥使者十分惶恐,不敢仰視,其有威容如此。另封韓擒虎為壽光縣公,食邑千戶。後以行軍總管屯兵金城(今蘭州),以防備突厥,又拜涼州總管。不久回到長安,隋文帝於內殿宴之,恩禮殊厚。

開皇十二年十一月十七(公元592年12月26日),韓擒虎去世,時年五十五歲。子韓世諤嗣。

點評:韓擒虎與賀若弼並為滅陳名將,卻先後兩次爭功,有失大將風度。這與元朝的伯顏、阿術二人相比,實在是差之千里。《隋書· 韓擒虎列傳》對二人的才能評價如下:“賀若弼慷慨,申必取之長策,韓擒奮發,賈餘勇以爭先,勢甚疾雷,鋒逾駭電。隋氏自此一戎,威加四海。稽諸天道,或時有廢興,考之人謀,實二臣之力。其俶儻英略,賀若居多,武毅威雄,韓擒稱重。方於晉之王、杜,勛庸綽有餘地。然賀若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顛殞於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臨終之言,必不及於斯禍矣。韓擒累世將家,威聲動俗,敵國既破,名遂身全,幸也。或時有廢興;考之人謀,實二臣之力。其俶儻英略,賀弼居多,武毅威雄,韓禽稱重。方於晉之王、杜,勛庸綽有餘地。韓禽累葉將家,威聲動俗,敵國既破,名遂身全,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