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簡介

孫思邈

(581~682) 隋唐之際的醫學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一生謙虛好學。對醫學有很深研究,亦博涉百家學術,精通老莊,兼好佛典。曾注《老子》、《莊子》,撰《千金方》(《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合稱),《福祿論》三卷,《攝生真錄》、《枕中素書》、《會三教論》各一卷。

孫思邈鑽研醫學,善於博採眾長。對於診斷和醫療方面有特長的人,他不遠千里去求教。他有高尚的品德,主張行醫不應有貪求財物的私念,對患者要有同情愛護之心,不論貧富、貴賤、親疏,一視同仁。他曾拒絕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授予的官職,但從不拒絕病人求診。他認為“人命至重,貴於千金”,提倡讀書人都掌握點醫術,以治病救人,強體養身。他感於當時方書浩繁,檢索困難,遇有急病,往往不救,立意編著簡易實用的方書。

孫思邈總結唐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廣搜方藥和針灸術等,撰成《千金要方》(又稱《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書。《千金要方》包括中醫基礎理論和臨症各科的診斷、治療、針灸、食治、預防、衛生等。

他改革以往醫家論病、下方、用藥拘於古代醫經的做法,不受張仲景《傷寒論》的六經辨證原則的局限,提出以醫方之主治為綱;又改變“非此方不能治病,非此藥不能開方”的傳統,“兼取雜方、單方及通治之品”,提倡“有一病而立數方,亦有一方而治數病”。清代名醫徐大椿在其所著《醫學源流論》中推重孫思邈對中醫學的這一貢獻,指出這是“醫道之一大變”。《千金要方》尤其重視對婦女和小兒疾病的診治。書中分析女性與男性、小兒與成人生理的不同,指出婦女病、小兒病的特點,主張獨立設科。它還首次論述了腳氣病的治療和預防。孫思邈於晚年集其畢生經驗撰成《千金翼方》,著重記述本草、傷寒、中風、雜病、瘡癰等,是對《千金要方》的補充。書中共收載當時所用藥物八百多種,對許多藥物的採集和炮製作了詳細的記述。由於孫思邈在中醫中藥學方面的重大貢獻,後世尊之為“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