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斯特·威廉·尼米茲簡介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簡介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chester wiliam nimitz,1885-1966)。1885年2月24日,尼米茲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弗雷德里克斯堡。1901年9月,尼米茲考入安納波利斯的美國海軍學院。4年之後以優異成績畢業,赴戰列艦上實習。實習期滿即獲海軍少尉軍銜,成為"帕奈號"炮艇艇長。儘管曾因工作疏忽大意而受到警告處分,仍於1909年越級晉升為海軍上尉並改任潛艇軍官。 

1917年8月,尼米茲海軍少校由油料供應船副船長調任大西洋艦隊潛艇部隊司令羅比森的工程副官,受後者的影響而開始將主要精力集中到指揮和人事方面。1918年秋至1919年初,就任海軍作戰部潛艇設計委員會高級成員,此後出任"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副艦長。1920年6月,奉命前往珍珠港修建潛艇基地。同年年底,晉升為海軍中校,就任基地司令兼第14潛艇分遣隊司令。 

1922年,尼米茲進入海軍軍事學院深造。在聽課和演習之外,廣泛閱讀戰略戰術著作、戰爭史、海軍史和名人傳記,接受了以航空母艦為中心的環形編隊思想。尼米茲認為,這次深造比其他任何經歷都重要,為他後來在戰時擔負指揮工作奠定了基礎。1923年6月,尼米茲出任戰列艦艦隊司令羅比森的副官、助理參謀長和戰術官,在羅比森的支持下進行環形編隊試驗和演習。1925年10月,羅比森晉升為美國海軍總司令,尼米茲仍任其副官、助理參謀長和戰術官。 

1926年秋,尼米茲調任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海軍科學與戰術教授,組建海軍後備軍官訓練團。1928年1月,晉升為海軍上校。1929年6月,改任聖迭戈第20潛艇分遣隊司令。兩年之後升任聖迭戈驅逐艦基地司令。1934年出任"奧古斯塔號"巡洋艦艦長。 

1935年,尼米茲調任海軍部航海局(現為人事局)局長助理。因航海局長經常不在辦公室而海軍部長又體弱多病,尼米茲經常代理局長職務並代行部長職權。1938年7月,出任第2巡洋艦分遣艦隊司令,晉升為海軍少將。稍後因病改任第1戰列艦分遣艦隊司令。 

珍珠港事變後,根據羅斯福的指示,尼米茲於1941年12月17日晉升為海軍上將,赴珍珠港接替金梅爾海軍上將出任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為了重建太平洋艦隊並戰勝日本海軍,尼米茲並未急於懲處失職人員,而是選拔重用英勇善戰的軍官(如哈爾西、斯普魯恩斯、特納、史密斯等),重建指揮系統以協調太平洋戰區的海陸空三軍力量,承接調撥給戰區的人員、武器和補給物資,參與華盛頓的最後決策以制定橫跨太平洋而戰勝日本的戰略計畫,親自籌劃切實可行的作戰行動。 

1942年1月,在尼米茲的決策下,美國海軍的兩艘航空母艦組成聯合編隊,突襲了日軍控制的馬紹爾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一舉擊沉了日軍潛艇2艘、運輸船1艘和小型船隻8艘,並炸毀了岸上的部分設施。這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次得分"。它的成功,振奮了美軍的士氣。 

接著,尼米茲又開始策劃對日本首都東京的空襲行動。這一計畫因困難重重,在2月份曾被束之高閣。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美軍所有太平洋基地均離東京過遠,實施這一計畫只有依靠航空母艦,而航空母艦上的轟炸機航程又很有限。發動這樣一次襲擊,航空母艦過於靠近日本機場十分危險。陸軍建議使用b-25型遠程中型轟炸機,詹姆斯·h·杜立特中校訓練了從航空母艦甲板上起飛的16名機組人員。經過審慎研究,決定用航空母艦把轟炸機運至日本以東500海里的區域,飛機空襲東京和其他日本城市後,到中國沿海機場降落。於是,從大西洋調來了新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以搭載舊金山附近阿拉米達機場的b-25型轟炸機。而"大黃蜂"號因為在飛行甲板上裝載了陸軍轟炸機,不能再用它的飛機進行偵察巡邏.需要另一艘航空母艦將其護送到日本海域。4月18日,16架b-25轟炸機滿載炸彈從"大黃蜂"號甲板上騰空而起,在短短几小時內,飛抵東京、名古屋、橫須賀、神戶等城市上空,投下炸彈和燃燒彈後順風直飛中國。空襲日本雖未取得重大的直接成果,卻從心理上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振奮了美國的民心士氣。在日本,億萬臣民目瞪口呆,天皇裕仁深感震驚,山本五十六再三請罪。在美國,朝野上下大受鼓舞,悲觀情緒一掃而光。為防止類似空襲事件再次發生,日軍統帥機關緊急將大批戰鬥機群調回國內保衛本土。侵華遠征軍還派遣由53個營組成的討伐隊前去掃蕩杜立特轟炸機群降落的中國江浙一帶。 

鑒於珍珠港事件的教訓,尼米茲大力加強太平洋艦隊情治單位的建設。情治單位設法從被擊毀的日本潛艇中找出日本海軍密碼本,致使日本海軍的電文得以破譯。通過情報破譯,尼米茲得知日軍企圖攻占圖拉吉島並進而奪取紐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參戰兵力包括由2艘航空母艦、3艘重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組成的突擊部隊,由1艘航空母艦、4艘重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組成的支援掩護部隊,以及由1搜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護航的登入部隊。為了迎擊日軍,尼米茲將2艘航空母艦、8艘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緊急編成特混艦隊,由弗萊徹海軍少將指揮前往珊瑚海。此次作戰由艦載飛機進行,雙方的水面艦艇互不照面,故珊瑚海戰役可謂第一次航空母艦會戰。戰役從5月3日日軍攻占圖拉吉島開始。次日,日軍分乘14艘運輸船由l艘輕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護航,駛往莫爾茲比港;美國"約克敦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攻擊圖拉吉,擊沉驅逐艦1艘、毀傷其他艦船數艘,導致日本航空母艦機動部隊南下。7日,日本機群擊毀美國1艘驅逐艦、重創1艘油料船,美國機群則擊沉日本"祥鳳號"輕型航空母艦。8日,美國"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被日本機群擊沉,尼米茲命令美軍撤離戰場。是役,美國的直接損失較日本為大,但是,尼米茲挫敗了日本攻占莫爾茲比港的企圖,使日本的2艘航空母艦無法及時恢復戰鬥力(其中之一未能參加中途島戰役)、對後來美國在中途島的勝利產生了積極影響。 

根據對大量情報的分析,尼米茲判斷中途島將成為日軍的作戰目標,決心適時組織反擊作戰。他將僅有的2艘航空母艦"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從南太平洋調往夏威夷,編組兩支特混艦隊,開往中途島東北200海里處隱蔽待機(後來緊急修復的"約克敦號"航空母艦亦趕來參戰);向中途島增派b-17"空中堡壘"轟炸機、b-25轟炸機、俯衝轟炸機和戰鬥機;將潛艇全部部署在中途島西北海域,於5月14日命令太平洋艦隊進入全面戰備狀態。5月25日,情治單位甚至破譯了日本聯合艦隊的作戰計畫。尼米茲命令加強空中搜尋,力爭先機制敵。6月4日,美機先發現日本艦隊,開始交戰。日本參戰部隊有機動艦隊、主力艦隊、中途島攻擊艦隊、北方艦隊和先遣艦隊,擁有各種戰艦約160艘;美國參戰部隊為航空母艦攻擊艦隊,下轄第16特混艦隊、第17特混艦隊和第11特混艦隊,擁有各種戰艦約50艘,力量對比處於劣勢。日機轟炸中途島使美軍遭受重大損失,美機則擊沉日本2艘航空母艦。6月5日,該役結束。美國損失"約克敦號"航空母艦、l艘驅逐艦、150架飛機和307名官兵;日本損失4艘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322架飛機和3500名官兵,1艘戰列艦和2艘驅逐艦受創。尼米茲情不自禁地宣稱:"先生們,今日已報珍珠港之仇!" 

尼米茲和金決定實施以攻占瓜達卡納爾島和圖拉吉島為目標的"瞭望塔"作戰計畫,通稱瓜達卡納爾戰役。1942年8月7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圖拉古島和瓜達卡納爾島的登入作戰獲得成功,但掩護登入的特混艦隊在日本海軍的攻擊下被迫撤離。在隨後的薩沃島作戰中,美國海軍失利,損失4艘巡洋艦和1000餘名水兵。為了收復瓜達卡納爾島,日軍動用人稱"東京快車"的驅逐艦運送陸軍增援部隊。該島美軍則固守待援。8月24日至25日,東索羅門群島作戰展開,美國艦載機擊沉日本"龍驤號"航空母艦,日本艦載機則重創美國"企業號"航空母艦和1艘驅逐艦。10月8日,尼米茲任命哈爾西接替戈姆利任南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以改善戰場指揮。10月26日,兩方在聖克魯斯島海域交戰,美國損失"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和74架飛機,日本僅有2艘航空母艦略受創傷、損失100架飛機,美國再次遭到戰術性失利。瓜達卡納爾島爭奪戰更趨激烈。11月12日晚至13日,瓜達卡納爾島海域發生巡洋艦大戰,美國損失近1000名官兵和2艘巡洋艦,另有2艘巡洋艦受創,日本損失1艘巡洋艦。14日,美國海軍向日本運輸艦隊發起反擊。15日,瓜達卡納爾島海域發生戰列艦交戰,日本損失2艘戰列艦、l艘重型巡洋艦、3艘驅逐艦、11艘運輸艦和幾十架飛機,聯合艦隊再也不能以如此沉重的代價去支援陸軍的作戰行動了。1943年2月,瓜達卡納爾島日軍被迫撤離。瓜達卡納爾戰役的勝利,標誌著盟軍在太平洋戰場開始由戰略防禦態勢轉為戰略進攻態勢。但是,在1943年6月以前,日本聯合艦隊仍占據力量優勢,擁有10艘航空母艦(艦載機480架)、9艘戰列艦、30艘巡洋艦、98艘驅逐艦,但艦載機飛行員傷亡過多;美國太平洋艦隊僅有3艘航空母艦(艦載機217架)、6艘戰列艦和25艘巡洋艦。 

1943年5月,盟軍決定沿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兩條路線向日軍進攻,中太平洋作戰由尼米茲指揮,西南太平洋作戰由麥克阿瑟指揮,以逐島進攻為基本戰略。11月20日,尼米茲下令發起吉爾伯特群島戰役。由於美軍炮火準備時間太短和日軍防禦工事極為堅固,美軍耗時3天、犧牲1300人才攻占塔拉瓦島。有鑒於此,尼米茲決定改逐島作戰方針為越島作戰方針,即對某些島嶼圍而不打(使之困死),越過這些島嶼而進攻關鍵性島嶼。是年年底,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完全轉歸盟軍。 

尼米茲將下一個作戰目標指向馬紹爾群島的心臟。作戰始於1943年12月31日。此役注意足夠的炮火準備,並一再運用奪取日軍機場而壓制周圍地區的戰術,戰役於次年2月結束。此後,尼米茲決定不對5萬日軍堅固設防的持魯克群島發起突擊而先用航空母艦艦載機實施猛烈轟擊,然後繞過該島前進。接著,尼米茲鋒芒直指馬里亞納群島。1944年3月,美軍炮擊帛琉群島,6月15日,開始在塞班島登入。日本聯合規隊趕來對陣,損失3艘航空母艦和315架飛機。7月9日.美軍以傷亡1.65萬的代價攻陷塞班島,殲敵約3萬。 

尼米茲和麥克阿瑟之間曾就此後作戰方向發生爭執。前者主張先獲得棉蘭老島空軍基地,孤立呂宋,進攻台灣和中國沿海,繼而打擊日本本土;後者則主張迅速攻占菲律賓並獲得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支持。尼米茲派哈爾西率第3艦隊參加解放菲律賓的作戰。 

1944年12月,尼米茲晉升為海軍五星上將。到1945年初,太平洋日軍傷亡和被困人數約為75萬,共損失19艘航空母艦、12艘戰列艦、34艘巡洋艦和125艘潛艇。 

攻克硫黃島之後,1945年4月1日,尼米茲命令向沖繩島發起突擊,守島日軍殊死抵抗,"神風"攻擊隊則向美軍艦船發動自殺性進攻。6月22日,該島陷落。美軍傷亡近5萬,日軍傷亡近12萬。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1945年9月2日,尼米茲代表美國參加日本投降儀式。戰爭期間,尼米茲獲得3枚優異服務勳章,10月5日被美國政府定為"尼米茲日"。 

1945年11月,尼米茲出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繼續強調海軍的重要性。1947年11月任期屆滿,退出現役。與波特合著有《海上力量:海軍史》和《大平洋的勝利:海軍的抗日戰爭》。1966年2月20日,尼米茲病逝於美國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