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簡介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中文名稱: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生 卒 年: 公元1833——1896

國別: 瑞典

生平簡介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於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的父親傾心於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藥。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一起去實驗炸藥,幾乎是在轟隆轟隆的爆炸聲中度過了童年。母親是以發現淋巴管(約1653年)而著名的瑞典博物學家o.魯德貝克的後裔。他從父親i.諾貝爾那裡學習了工程學基礎,也象父親一樣具有發明才能。諾貝爾到了8歲才上學,但唯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唯一的正規學校教育。諾貝爾一家於1842年離開斯德哥爾摩同當時正在聖彼得堡的父親團聚。

諾貝爾從小主要受家庭教師的教育。為了使他學到更多的東西,1850年,父親讓他出國考察學習。先是離開俄國赴巴黎學習化學,一年後又赴美國在j.埃里克森(鐵甲艦“蒙尼陀”號的建造者)的指導下工作了4年。幾年的時間里,他先後去過德國、法國、義大利和美國。由於他善於觀察、認真學習,知識迅速積累。很快成為一名精通多種語言的學者(能流利地說英、法、德、俄、瑞典等國家語言)和有著科學訓練的科學家。返回聖彼得堡後,在他父親的工廠里工作,回國後,在工廠的實踐訓練中,他考察了許多生產流程,不僅增添了許多的實用技術,還熟悉了工廠的生產和管理。在這他一直工作到1859年該工廠破產。

重返瑞典以後,諾貝爾開始製造液體炸藥硝化甘油。在這種炸藥投產後不久的1864年,工廠發生爆炸,諾貝爾最小的弟弟埃米爾和另外4人被炸死。由於危險太大,瑞典政府禁止重建這座工廠,被認為是“科學瘋子”的諾貝爾,只好在湖面的一支船上進行實驗,尋求減小搬動硝化甘油時發生危險的方法。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硝化甘油可以被乾燥的硅藻土所吸附;這種混合物可以安全運輸。上述發現使他得以改進黃色炸藥和必要的雷管。黃色炸藥在英國(1867)和美國(1868)取得專利之後,諾貝爾繼續實驗並研製成一種威力更大的同一類型的炸藥爆炸膠,於1876年取得專利。大約10年後,又研製出最早的硝化甘油無煙火藥彈道炸藥。

他曾要求彈道炸藥的專利權要包括柯達炸藥,但遭到法庭否決。諾貝爾在全世界都有炸藥製造業的股份,加上他在俄國巴庫油田的產權,所擁有的財富是巨大的,他因此而不得不在世界各地不停地奔波。諾貝爾本質上是一位和平主義者,希望他發明的破壞性炸藥有助於消滅戰爭,但他對人類和國家的看法是悲觀主義的。

諾貝爾對文學有長期的愛好,在青年時代曾用英文寫過一些詩。後人還在他的遺稿中發現他寫的一部小說的開端。他對各種人道主義和科學的慈善事業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財產都交付給了信託,設立了後來成為國際最高榮譽的獎金--諾貝爾獎金,即和平、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共5項諾貝爾獎金(其中,諾貝爾經濟學獎金是瑞典國家銀行在1968年提供資金增設的)。

諾貝爾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忍受著疾病的折磨。他生前有兩句名言佳句:“我更關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紀念碑的形式對死者的緬懷”。“我看不出我應得到任何榮譽,我對此也沒有興趣”。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的桑利瑪由於心臟病突然發作而逝世,終年63歲。

研究領域: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