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鋼個人資料

葉小鋼:才子作曲家

葉小鋼 1955年出生,著名作曲家。中國音協副主席。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有《悲歌》《大地之歌》等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獲獎無數,包括lt基金會頒發的學術成就獎。

2005年1月,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大地之歌》中國首演拉開了序幕。這不是馬勒的《大地之歌》,而是中國作曲家葉小鋼的同名新作。這部隨中國愛樂樂團在國外巡演了一圈、被譽為“中國人用音樂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吸引了眾多中國觀眾。女高音唱起了唐詩,西式樂器奏出了中國情調。隨著樂曲的逐步展開,掌聲一次比一次熱烈。作曲家葉小鋼,真神了。

葉小鋼出身音樂世家,4歲起隨父親學習鋼琴,中學畢業後做過農民,當過工人,1978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與郭文景、譚盾、瞿小松並稱為中央音樂學院“四大才子”。1987年,葉小鋼獲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獎學金赴美留學,取得碩士學位後,又到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攻讀博士,並獲得學位。

從1981年開個人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音樂會起,葉小鋼佳作不斷:1982年《中國之詩》獲美國齊樂品協會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比賽第一名;1983年《第一小提琴協奏曲》被譽為“當代知青文藝的代表作”,獲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獎;1985年中國音協及中國唱片公司為葉小鋼舉行了交響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音樂會,首演了《老人故事》、《八匹馬》、《地平線》等5部交響曲。在國外留學期間,葉小鋼更是受到廣泛好評,1989年被列入英國劍橋出版的國際名人錄和國際音樂名人錄;他的大型舞劇、室內樂、交響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分別首演於加拿大、美國、日本、紐西蘭、英國、芬蘭、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1990年《悲歌》獲美國伊斯曼“路易斯·蘭”獎;1991年《冬》獲美國“哈沃德·漢森”獎;1993年《地平線》被選入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同年又獲美國“李氏基金會”頒發的“學術傑出成就獎”……

可是,1994年葉小鋼回國了。在北京開了一個個人音樂會,給大家打過招呼後,他便去中央音樂學院教起了書,做起教授。這個葉小鋼,在國外待了8年,做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回國?

他的回答很明確:我的根在中國。我希望為中國的音樂事業發展做一點事情。

很快,葉小鋼組成了一個新的室內樂演奏樂團,不遺餘力地舉辦了一系列音樂會。1994年,lt基金會把學術成就獎頒發給他,表彰他對新音樂探索的努力及鼓勵他到中國繼續從事創作和研究活動。

有人擔心葉小鋼回國後創作受到影響,出不了好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然而,從電影《花季雨季》開始,葉小鋼的創作達到了一個新高峰,用他的話說是“到了旺季”。除了影視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人約黃昏》《半生緣》《生命如歌》《波濤洶湧》《共和國往事》《洗澡》《刮痧》等部部叫響外,交響樂《春天的故事》和舞劇音樂《深圳故事》同樣受到了好評。

葉小鋼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很少有譁眾取寵的東西,他追求直達心靈的震撼。對音樂創作,他從來堅守自己,不為潮流所動。所以,他能成為國內少有的具有品牌意識的音樂家之一。在出國之前,他的創作比較偏重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到了美國後,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風格有一定變化,比較喜歡做那種有效果的東西。回中國後,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再次發生了變化,變得比較內省、注重內心了。但是無論怎么變,葉小鋼總是堅持這樣的原則:無效實驗不做,一定寫真正的中國東西,把樸素的音樂還給大家。他說:“我葉小鋼過去是,將來也還是用我的心來寫音樂。”

2005年葉小鋼的重頭戲是大型崑曲歌舞劇《貴妃東渡》,大年初一,有近400名日本觀眾乘包機來京觀看演出。2006年又是葉小鋼非常忙碌的一年,他正醞釀一部京劇的創作,預想在這部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中,可能要求演員在完全交響樂化的伴奏下演唱。此外,由王蒙的《青春萬歲》改編的話劇,也鎖定了由葉小鋼作曲。喜歡葉小鋼的聽眾,將會在2006年過一把“葉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