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駒個人資料

一代名士張伯駒

張伯駒是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從他廣袤的心胸湧出四條河流,那便是書畫鑑藏、詩詞、戲曲和書法。

今天的人們對西晉陸機手書的《平復帖》和隋代大畫家展子虔所繪《遊春圖》應該並不陌生。前者距今已有近1700年歷史,是現今傳世墨跡中的“開篇鼻祖”,被收藏界尊為“中華第一帖”;後者距今也有1400多年,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幅畫作,素有“天下第一畫卷”的美稱,被稱為“國寶中的國寶”。

然而,今天的人們,知道張伯駒其人的,似乎並不多。而張伯駒恰恰是《平復帖》和《遊春圖》的最後私人藏家。為購置《遊春圖》,身為豪門巨富的他債台高築;即便身被綁架仍言“寧死魔窟,決不許變賣家藏”的他,一生醉心於收藏字畫名跡,最終卻毅然將終生所藏國寶無償捐贈國家。

張伯駒(1898年—1982年),字家騏,號叢碧,系張錦芳之子,過繼其伯父張鎮芳。張伯駒與張學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稱為“民國四公子”。

劉海粟曾說:“叢碧詞兄是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從他廣袤的心胸湧出四條河流,那便是書畫鑑藏、詩詞、戲曲和書法。四種姊妹藝術互相溝通,又各具性格。堪稱京華老學士、藝苑真學人。”《一代名士張伯駒》正是從這“四條河流”探究傳主的不平凡經歷。

張伯駒自30歲起收藏中國古代書畫,初時出於愛好,後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為己任,張伯駒不惜一擲千金,雖變賣家產或借貸亦不改其志。經過他珍藏的書畫名跡見諸其著作《叢碧書畫錄》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稱為天下第一藏。張伯駒、潘素夫婦保藏文物珍品,但並不把收藏視為一己私有,而是出於愛國至誠,也是基於對民族文化遺產的深刻認識與由衷的酷愛。正因為如此,故宮博物院才有了《平復帖》、《遊春圖》、杜牧《張好好詩》等鎮院之寶。

張伯駒痴迷京劇,造詣超群。1937年張伯駒40歲生日,為了賑災所演的一出《失空斬》可謂是他最出名也是最難得的一次演出。他飾孔明、余叔岩飾王平、楊小樓飾馬謖、王鳳卿飾趙雲、程繼仙飾馬岱、陳香雪飾司馬懿、錢寶森飾張郃、慈瑞泉、王福山飾二老軍帶報子。群星閃耀,盛況空前。

張伯駒從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一部《古文觀止》可以倒背如流。354卷的《資治通鑑》他可以從頭講到尾,如數家珍。紮實的文學功底,造就了他多才多藝的文化底蘊。由於張伯駒天資超逸,而又翕然塵外,便利用一切閒暇時間,寫下了大量古體詩詞和音韻、戲曲論著。

張伯駒所作之詞,多寫人生感受、自然之景,感情細膩,自然超逸。周汝昌評價道:“則李後主、晏小山、柳三變、秦少游,以及清代之成容若,庶乎近之。”長調則哀感頑艷,婉麗淒清。小令則格高韻遠,極盡纏綿秀雋之致。而張氏的書法也是飄逸不羈、別具特色,被稱為“鳥羽體”。

“視勛名如糟粕,看勢利如塵埃”,是張伯駒一生的寫照,即便在文革中遭受不公正待遇,張伯駒依然保有一份放達之心。黃永玉說:“餘生也晚,然前賢文章軼事,亦有幸涉獵,故於伯駒先生行趾極生興趣,乃知今世有如斯大妙人實千秋江山之福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