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玠簡介

余玠防蜀之戰

宋淳祐三年(蒙古乃馬真皇后稱制二年,1243年),至寶祜元年(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年),在蒙宋戰爭中,蜀帥余玠以山城防禦抗擊蒙古軍進攻的作戰。

宋淳祐元年十一月,蒙古窩闊台汗病死,內部紛爭汗位,無暇全面部署對南宋大規模戰爭,南宋王朝得以暫時休整和調整防禦部署。宋理宗趙昀命在淮東屢立戰功的的余玠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負責四川防務。余玠赴任後,革除弊政,實行輕徭薄賦、整頓軍紀、除暴獎賢、廣納賢良、聚小屯為大屯等政策。採納播州人冉氏兄弟建策,採取依山制騎、以點控面的方略,先後築青居、大獲、釣魚、雲頂(今四川南充南、蒼溪東南、合川東、金堂南)等10餘城,並遷郡治于山城。又調整兵力部署,移金州(今陝西安康)戍軍於大獲;移沔州(今陝西略陽)戍軍於青居;移興元(今陝西漢中)戍軍於合州(今合川東釣魚城),共同防守內水(今涪江、嘉陵江、渠江);移利州戍軍於雲頂,以備外水(即岷江、沱江)。諸城依山為壘,據險設防,屯兵儲糧,訓練士卒,經數年建設,逐步建成以重慶為中心,以堡寨控扼江河、要隘的縱深梯次防禦體系,邊防稍安。六年(蒙古貴由元年),蒙古分兵四道入蜀,余玠繼多次戰勝蒙古軍進攻之後,依靠新建立的山城防禦體系,又打退了蒙古軍的進攻。十年(蒙古海迷失皇后二年),余玠調集四川各路精銳,誓師北伐。以一部兵向隴蜀邊界出擊;自率主力,取金牛道向漢中(今屬陝西)進發,三戰連捷。次年四月,余玠率軍號10萬進占漢中西之中梁山,潛軍燒毀漢中至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棧道後,率軍圍漢中數重,晝夜急攻。蒙古軍修復棧道,各路援軍會至。余玠久攻不克,兵老師鈍,只好撤軍。十二年(蒙古蒙哥汗二年),余玠率軍擊退進攻嘉定(今四川樂山)的蒙古軍,四川抗蒙形勢日益好轉。

點評:余玠守蜀,針對蒙古軍騎術精良,善於野戰的特點,採取守點不守線、聯點而成線的方略,利用山險制騎,改變了被動挨打的局面,屢敗蒙古軍,為以後抗蒙作戰奠定了良好基礎。